日前,上海市教材編寫組作出決定,在新的上海市課改語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壯士》的課文被正式刪除。課本的編寫有多方面的考慮,除了文章的內容和表達水平外,還要考慮各種題材和體裁的適當搭配。因此,在課本中刪去《狼牙山五壯士》,添上劉翔事跡,也許是合理的。但是,看了有關負責人的說明,我覺得他們的指導思想是錯的。
上海市教材編寫組主編徐榮根先生說:當初選入《狼牙山五壯士》是出于與時代接軌的考慮,現在刪除也是現代社會的需要。現在社會以多元化為主,學生們需要更多更新鮮以及種類豐富的知識。這就是說狼牙山五壯士的精神過時了。徐又說:只要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奉獻自己的都是革命英雄主義,過去革命戰爭時期有革命烈士,現在和平時期,有楊利偉,有桑蘭,還有劉翔。
徐榮根把狼牙山五壯士等先烈和劉翔看成同一類型的英雄,犯了“英雄”釋義上的錯誤。
什么是英雄?我查了中外的幾種詞典的解釋,綜合起來說,英雄是對社會有貢獻的杰出人物,可分兩種類型:一種是才能、勇武過人的人,一種是品質高貴的人。劉翔屬于前者,五壯士屬于后者。兩種類型不應混淆。
人們對英雄的理解的確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就才能說,在重農輕商、講究門第的封建社會,經商的才能、演藝的才能再高,也不受尊重;現在有才能的企業家、演藝人員卻都成了受人仰慕的明星。就品質說,“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的忠臣,“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烈女,曾被奉為典范;如今早已被視為愚昧,代之而興的是個性解放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但是,畢竟有些東西是有永恒價值的,例如人對于超感性的“人生意義”的“終極關懷”就是。正因此,先哲所提倡的仗義執言、急公好義、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歷久而彌新。狼牙山五壯士體現的正是這種永恒的高貴品質,它在物欲橫流的當前不但沒有過時,反而需要大力弘揚。“價值多元化”是當前的事實,但并不是一切價值觀都可以肯定地等量齊觀,五壯士事跡所昭示的崇高價值觀,對于兒童少年和成年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動教材(不論是不是選入課本)。劉翔和狼牙山五壯士的不同,并不是與時代接軌的“新英雄”和過時的“舊英雄”的不同,而是分屬于才能型和品質型兩個類型。
自古以來,兩類英雄的境遇就大不一樣。才能型的英雄屬于成功者,作為英雄可以大顯身手,又可以名利雙收,惠及家人;品質型的英雄屬于“成仁”者,作為英雄往往要以個人的不幸甚至死亡為代價,有時還要遭受誤解,甚至累及親友。這種分別在當前仍很突出。奧運金牌得主得到的是那么高的榮譽,那么多的獎金,那么巨額的廣告費。再看那些舍身救人的義士呢?有的死不瞑目,撇下孤兒寡母連撫恤金也沒有;有的受傷致殘,交不起醫療費,無人過問。這樣的報道不是屢見不鮮嗎?哪一類英雄對孩子們有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劉翔的事跡不用進課本,孩子們早已當作偶像,背得滾瓜爛熟了。而另一類舍己救人的英雄,是不是被孩子們認可為英雄都難說。如果教育者,尤其是課本編者,對此沒有清醒認識,難免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后果不堪設想。
兩種英雄都值得敬重,厚此薄彼的傾斜何時才能得到糾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