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卓金盾(校長、書記)
副組長:盧振龍(分管德育、安全的副校長)、陳金萍(校黨支部副書記)
組 員:岳素煥(工會主席)、吳國俊(政教處主任)、肖震宇(政教處副主任)、
何亞飛(團委書記)、蔡麗偉(團委副書記)、各班班主任;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德育工作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動力、導向和保證作用。德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整體規劃德育工作體系,形成在黨組織的領導下,以校長及行政系統為主實施,黨、政、工、團、隊齊抓共管,全體教職工參加的德育工作管理體制。
二、學校德育領導小組的制度與職責
(一)制度
1、定期學習德育理論,增強工作的科學性。
2、每學期開學前召開德育工作專題研究會,形成新學期德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每學期期末召開一次德育研討會,總結德育工作經驗,開拓德育工作新思路。
3、德育工作實行分級管理,協調合作,渠道暢通。
4、獎懲到位,把德育工作實績作為專業技術職務晉升、評聘的必要條件之一,每學年表彰一次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堅持對嚴重違規行為的一票否決制。
(二)職責
1、組織全校教職工貫徹教育方針,實施德育大綱和有關德育法規、文件,執行上級的有關指示。
2、確定全校德育目標,制定學校學年和學期德育計劃,安排每月的中心內容和活動,形成校本德育工程和逐月德育內容系列。
3、制定本校的有關規章制度。
4、定期研究德育工作。
5、領導、指導和支持政教處、團委會開展工作。
6、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
7、確定團委書記、班主任人選。
8、組織家長委員會和社區委員會的工作。
9、研究、處理學校德育的其他重大問題。
10、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三、政教處的職責任務
政教處是學校德育管理的主要職能部門,在校長領導下開展工作,負責學校德育系列化方案的管理實施。
(一)政教處的主要任務: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國家規定的德育目標、內容和要求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得到落實,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二)政教處的主要職責:
1、確定學校德育工作目標和任務,制定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并負責檢查落實、督導評估,貫徹落實《中學德育綱要》、《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組織好升國旗、時事教育、宣傳等德育日常性工作。
2、根據《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制定校規、校紀及相應的管理制度,抓好各項常規的檢查、反饋、落實,保證學校有良好的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
3、協助校長大力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建立教師職業道德培訓制度,貫徹執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4、組建強有力的德育工作隊伍,以班主任和管理工作人員為骨干力量,在校長負責的管理體制下開展工作。協助學校選用、管理和培訓班主任,定期檢查、評估他們的工作,協助學校每年評選一次優秀班主任和德育先進工作者。
5、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好學生校內校外德育活動,包括社會調查、公益勞動、社區服務、科技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努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6、加強德育科學研究,經常召開德育工作研討會,組織必要的參觀學習,積極創造條件,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申報德育科研課題,積極參與德育教研活動,以科研為先導,提高德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主動性、連續性。
7、積極組織校園文化建設,注重環境育人和服務育人,建設動態(常換常新)的“德育園地”和有感召力的“提醒語”(名人名言等)。
8、指導學科教學滲透德育內容,參與聽課、評課,督促學科教學德育目標的落實,把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有計劃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落實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活動育人的校園育人氛圍。
9、積極建立社區德育網絡,加強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工作,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支持參與青少年的德育工作,特別要加強學生家長、派出所、村委會等方面的聯系,形成學校為中心,周邊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社區教育網絡。
10、認真貫徹獎懲規定,負責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文明禮儀標兵”、“優秀學生干部”、“文明班級”。對違紀學生本著幫助教育的原則提出處理意見,報校長辦公會審定后執行。
四、黨支部、工會、團委會、學生會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與職責
(一)作用:
1、黨組織對德育工作起領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保證、指導和協調上,即保證德育工作的社會主義方向;指導學校德育目標的貫徹實施;協調黨政工團隊支持學校的德育工作。
2、工會承擔對參與學校德育工作的人員(即全體工會會員)的教育任務。引導教職工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協助學科德育的落實。
3、團委會、學生會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力量,對共青團員、青少年的教育、引導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職責
黨支部:
1、積極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證上級黨委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指示在學校貫徹執行。
2、支持校長等行政領導工作,保證學校德育工作的正確方向。
3、協調黨政工,形成德育合力,有效組織德育管理積極開展工作。
4、做好德育隊伍的選拔、培養、考評工作及獎懲工作。
5、重視人的因素,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強化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調動德育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
6、堅持聽取德育工作匯報的制度,指導德育目標和任務的完成 。
工會:
1、組織會員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八榮八辱”的內容,學習、踐行科學發展觀,提高素質修養。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會員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個性素質。
2、檢查和監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執行情況,強化學科德育工作,自覺將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活動中。
團委會、學生會:
1、對共青團員及廣大青少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結合共青團員及青少年特點,確定學習及教育內容,并組織學習實施。崇尚科學,倡導文明。
3、以端正青少年的立場、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為靈魂,以培養人、教育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設計、開展共青團活動。
4、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加強青少年學生對社會的了解。
5、做好共青團員的管理工作,嚴格組織紀律,使全體共青團員在組織關懷下健康成長。
6、組織召開團委會、學生會工作會議,抓好學生干部培訓會議。
7、根據共青團的特點,配合學校政教處開展工作。
8、完成其它由黨組織或學校領導委托的常規性或臨時性的工作。
五、班主任的德育職責
1、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的育人途徑,貫徹執行《中學德育綱要》,確立班級德育目標,制定班務工作計劃。
2、貫徹執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制定符合班級實際的規章制度。
3、組織并指導班委會、團支部的工作,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干部,形成強有力的班級領導核心。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創造、學會健體、學會生存。
4、積極開展有益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科技、文藝、體育等校園文化活動,寓德育于活動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5、有良好的師德修養,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為學生負責。堅持正面教育,因人因境施教,幫助學生端正學習動機和態度,指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
6、組織好班會活動,開展好主題班會,開展科技文化活動,建立課外興趣小組。組織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育人的實效性。
7、經常和家長聯系,適時召開家長會或進行家訪,認真接待家長來訪,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加強育人的針對性。
8、配合政教處開展工作,組織指導學生德育考核,認真進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組織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和“優秀隊員”,爭創文明班級。
9、堅持言傳身教、以身做則,堅持開展、組織、參與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有益活動,堅持“學生在校,班主任在崗”的原則,堅持組織、指導班級衛生、保健等日常管理,檢查督促班級常規的落實。
10、經常與任課教師取得聯系,通報情況,統一要求,全員育人,注重預防并及時處理吸煙、酗酒、打架等特殊問題和偶發事件,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六、教師的德育職責
1、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直接實施者。要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2、熟悉教學大綱,駕馭教材,寓德育于學科教學之中,傳授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學習做人,形成“全體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圍。
3、依法治教,以德治教。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堅持認知與行為相統一,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將“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的要求落實到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
4、開展并參與有益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各種活動,積極創造條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生動活潑的德育活動、科普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努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5、思想品德課教師,擔任著學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重任,要有極高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和政治修養,要深入研究當前學生思想品德的特點,積極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討論式、開放式研究性地教學,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信度和效度,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
莆田中山中學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