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學簡介(201404)
辦學理念:成人+成才
校訓:礪志、求真、勤勉、創新
校風:團結、守紀、勤奮、向上
教風:關愛學生、嚴謹治學
學風:修心養德、勤奮博學
永安三中創建于1964年,1971年9月發展為完全中學,2001年7月被省教育廳確認為三級達標高中校,2009年4月被確認為省二級達標高中校。近年來,學校先后獲得“福建省園林單位,三明市文明學校、教育先進單位、教育質量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永安市文明學校、教育先進黨支部、先進工會、綠化先進單位、校園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
三中地處永安市中心地段,交通便捷,校園布局合理。學校占地面積64320㎡,其中綠地面積10500㎡,體育活動場所11000㎡,并擁有一個300m跑道的塑膠田徑場,場內有6個標準籃球場。學校建筑面積為17289.51㎡,擁有初、高中教學綜合樓3幢,班班配有多媒體設備,圖書實驗綜合大樓1幢,理化生實驗室、電腦室、音樂室、美術室、數字化探究室等多功能教室一應俱全,標準化學生公寓及食堂各1幢。
學校現有教學班52個,在校學生2458人,是全市規模最大的完中。學校現有教職工212人,專任老師202人,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92人,中級教師83人,研究生5人,學歷達標率99%。學校十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創造條件,為青年教師成才鋪路搭臺,創造機遇。近年來,學校涌現出一批勇于開拓進取的青年教師,其中有省學科帶頭人3人,三明市學科帶頭人4人,永安市學科帶頭人12人;三明市骨干教師8人,永安市骨干教師11人。近三年來,教師發表論文近500篇,其中有百余篇刊登在省級或CN級以上刊物。學校師資力量雄厚,配備合理,教師學科結構合理,教師忠于職守,樂于奉獻。
德育為先,育人為本是三中辦學的主旋律。學校高度重視德育工作,積極探索德育教學的系統性、層次性、實效性;以“四有”人才為培養目標,建立了一支強有力的德育隊伍;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體,落實學生的良好習慣培養,努力實現班集體學生自治自理。建立了“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形成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社會教育為依托,以家庭教育為基礎的教育工作氛圍。學校堅持每學期舉行心理健康教育、18歲成人教育、青春期女生教育、法制教育、防震減災演練等安全教育,校園廣播每日定時開播,專題宣傳形成制度化,同時依托傳統節日開展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主題活動。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走出校門,進社區、入福利院,為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服務,并積極開展社區共建、軍警民共建等活動。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成人”教育落實在每個活動載體中。
以教學為中心,視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嚴格常規管理。實行“年段”和“教研組”雙軌運行管理機制,教學教研氣氛濃厚,以教科研促教學質量提高,促教師業務素質不斷提高。學校先后申報實施國家級課題《綜合實踐校本課程資源開發與研究》、《初中英語自主互動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實驗與研究》、《學習指導方法的應用與研究》、《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實踐與研究》、《寫作教學研究》,省級課題《科學探究教與學實踐研究——如何指導學生有效科學探究》、《數學思維方法與應用性教學實踐與研究》,三明市級課題《高中新課程研究性學習活動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應用數學思想方法解題”的研究》等,以課題研究促教研教改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推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提升教學質量”等活動,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理念,大力推進新課程標準實踐,加大師生互動教學,使課改教研走在全市前列。以我校為中心的教研片區活動模式得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廣實施。
按照“全面發展,培養特長”的“成才”理念推進素質教育,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學科競賽更是百花爭艷,全國英語奧賽、全國物理知識競賽、全國化學基礎知識競賽、“希望杯”、“祖沖之杯”、“縉云杯”都記下了三中學生的輝煌成績。學校長期堅持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體育課規范化,一年一度校運會定期舉行,學校田徑隊、藍球隊有聲有色,學校還被確定為“藍球傳統校”,市運會年年取得好成績,音樂、美術課在遵照常規教學的基礎上,善于發現苗子,并適時重點培養。激勵學生參加全國美術大獎賽,并獲得嬌人的成績。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使三中教澤廣布,桃李芳菲,英才輩出。五十年來為高等院校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其中百余人先后赴歐美攻讀博士、博士后學位,并在各個領域取得了驕人業績,有的校友則成為省、地、市級領導。蔡奇、馬義英、劉宏、劉青、聞人永虎、李海濤、鄧輔仁、李騰騰、練國富、楊瑞琪等一批知名人士就是其中的代表。
春風化雨潤春苗,弦歌不絕結碩果。展望未來,三中將在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教育改革大潮中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