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武明鴻中學2012年政策照顧預招新生名
邵武明鴻中學2012年政策照顧預招新生名單公示(二)
南平市劍津中學,南平市一所公辦初級中學。于1902年創辦,其前身為流芳和淑馨男女兩校合并而成。男校于1902年由萌為廉先生在南平綠竹嶺創辦培元書院。女校起源于1902年,由樟湖女塾遷移至南平馬祖坊民屋內開學。南平劍津中學也稱南平第二中學,原為南平二中,省級示范學校。
學校依山而建,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F有初中七、八、九三個年級,42個教學班,學生2000余人,教師幾百余人,中考成績優秀。校訓“志存高遠”。辦學理念 “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校本課程,開設33門 43 個教學班。學校已連續十二屆被評為福建省文明學校。
辦學宗旨
是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校訓:志存高遠。
招生政策
招生范圍:劃片招生
辦學性質:公辦
學校類型:初級中學
收費標準:按市價格主管部門核定的公辦學校收費標準執行
學校文化
校訓:志存高遠。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中華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的實踐創新型人才。
辦學目標:把學校打造“高品質、特色明、創新型、國際化”的人民滿意的現代品牌學校。
學校辦學理念:辦讓人民滿意的學校,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學校校風:團結、嚴明、求實、進取。
學校教風:用愛塑造靈魂,用心啟迪智慧。
學校學風:學會學習。
學校精神:追求卓越。
學校特色:實踐創新教育。
學校的發展戰略:堅持“健全人格、激發潛能、自我完善、創新發展”的發展戰略,切實抓好學校品牌建設工程與教育質量提升工程。
校史沿革
男校于1902年由萌為廉先生在南平綠竹嶺創辦培元書院,越二年,于北鎮街建新校舍,改名為薛承恩流芳學校。后有我國熱心教育人士,相繼苦心辦學,1920年,改辦舊制中學,1922年春,分別設立普通、師范學科;遵照部章,改辦新制中學,分高、初中兩部。
女校起源于1902年,由樟湖女塾遷移至南平馬祖坊民屋內開學。1906年建校舍于黃金山,定名為淑馨女校。
1932年,合并男女兩校,命名為南平私立劍津中學。其后聲譽日增,廣受贊揚,抗戰期間,成為東南諸省中頗負盛名的一所中學。
1951年學校由人民政府接管并遷離原校址,新辟校舍,改名為“南平第二中學”。
上世紀60年代,成為市區中考一面旗幟,被確定為南平地區重點中學,“文革”期間,遷址至原南平地委黨校,即今本校校址所在地——大同嶺上。1992年,復名為南平劍津中學。
1991年通過首批三級達標校驗收,1996年再上一個臺階,通過省二級達標校驗收。成為閩北地區二中系列第一所二級達標校。2001年,因市區學校布點調整,南平劍津中學被確定為初級中學,停止高中部招生,同年被確定為省級初中示范校。
學校設施
配有實驗樓、綜合樓、觀景臺、圖書館、體育場、文具店、健身器材、架空地下運動場等設施。
邵武明鴻中學2012年政策照顧預招新生名單公示(二)
在當前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福建省作為教育改革的先鋒,不斷探索創新教育模式,其中綜合高中班的試點便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舉措。面
在選擇高中教育路徑時,家長們往往會面臨諸多考量,尤其是在南平這樣的教育發展迅速的地區。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南平的
在當今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學生和家長對于升學路徑的選擇越來越重視。福建省推出的中職本科“3+4”貫通培養試點項目(簡稱“
在福建省南平市,教育領域迎來了一項新的改革舉措——中職本科“3+4”貫通培養試點。這一政策的出臺,旨在構建技術技能人才成
在南平市,中職本科“3+4”貫通培養試點項目為廣大應屆初中畢業生提供了一條通往本科教育的捷徑。這一項目不僅幫助學生提前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