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經驗 引領青年成長——2021年泉州第一中學校本培訓之“梅石教師論壇”
2021-09-23
為進一步提升我校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水平,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2021年8月24日學校于東海校區學術報告廳舉行“2021泉州第一中學校本培訓之‘梅石教師論壇’”活動,此次活動的主題是“分享成功經驗 引領青年成長”。我校六位不同角色的優秀教師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成長和工作經歷,近五年入職泉州第一中學的青年教師參加了論壇活動。活動由教研室主任曾興福老師主持,張海峰校長全程參與并作總結發言。

首先,由政治組優秀備課組長代表孔凡寅老師做題為《深度教研 賦能有效教學》的專題發言。孔老師從研究課標,鉆研中考真題,活化教材,創新課堂教學、注重集體備課等方面為參會青年教師提供了專業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范例。他建議青年教師要增強一種意識,即課改意識;落實一種理念,即教學理念;培養一種品質,即教學反思;養成以一種習慣,即閱讀學習的習慣。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唯有做到堅持方能有所收獲。
2021屆高三物理備課組長吳慶翔老師發言的題目為《備課組助力 促教師專業成長》。吳老師從自己作為青年教師時候的困惑談起,他認為老師要做一個學習的示范者,不僅要善于學習教育理論知識,更要學習專業知識,方能快速提高專業水平,以專業技能“傾倒”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吳老師認為作為教師不僅要善于從書本上學習、向老教師學習,更要向學生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習之后善于反思,形成教育教學論文或作為教育教學課題,深入研究,以此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班主任的優秀代表康思婷老師,用一幅幅精彩的照片吸引著與會者的眼球,讓大家一起感受著其所帶領的班級成長的點點滴滴。康老師認為一個優秀的班級一定要有自己的班級文化、班級的靈魂,老師要善于利用班服、班徽、班級口號、班級活動等顯性因素來促成班級凝聚力的形成,進而形成班級的文化和靈魂。他認為班級的各種活動應該盡可能在快樂的氛圍中開展,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接受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同時作為班主任更要學會呵護學生的心靈成長,讓學生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賴燕雀老師則認為作為新時代的班主任務必要做好角色的轉變,即由專制型轉為民主平等型;由一手包辦型轉為放手引導型;由批評教育型轉為傾聽交流型。要致力于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打心底喜歡他的科任老師,努力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融洽的、積極向上的班級學習文化氛圍。
年段長代表楊志攀老師與大家一起回顧了其在泉州一中的成長歷程,建議青年教師們要心懷堅定的一中情懷,重視聽課、備課、技能比賽、學科講座、學科命題等各種提升自我的機會,以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迅速成長,讓自己盡快成為“勝任型”教師,進而成為“熟練型”乃至“專家型”教師。
美音組組長陳春瑩老師向參會老師們介紹了泉州一中在藝術教育領域所取得的不菲成就。無論是合唱《傳奇》,還是舞蹈《刺桐紅》,還是朗誦《我是不是一直在刺桐的夢里》,專業的演出,震撼的畫面無不讓大家嘆服。陳老師還建議青年教師們要積極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因為一個藝術修養水平比較高的老師會更具有親和力,容易得到學生的信任。
會議最后,張海峰校長對此次“梅石論壇”活動做總結發言。張校長對今天進行經驗分享的六位優秀教師代表的發言表示充分的肯定。他強調作為一中人首先應帶有濃濃的一中情、拳拳的奮斗情,要肯于從基礎做起,對教育教學工作飽含熱情,并常懷一個謙遜之心;其次要有整體意識,從清源山下到東海之濱,一校兩區的泉州一中始終是一個大家庭,兩校區攜手共進方能實現整體的突破;第三要有質量意識,教育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立校之本,因此每位老師都要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命好每一份卷,改好每一次作業,從點滴做起,促進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張校長勉勵大家“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希望我校全體青年教師能從我做起,恪盡職守,兢兢業業,成為泉州一中前進的最強勁的推動力。
“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勵,就愈會發出強烈的光輝”,此次活動通過優秀教師代表成功經驗的分享,旨在利用榜樣的力量引領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實現泉州第一中學“梅筋石骨”精神的賡續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