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課異構展風采 教研活動促提升——龍巖一中與錦山學校聯(lián)合開展高一生物學科教研活動
2021-10-28
學校發(fā)展,教師為本;教師發(fā)展,教研為先。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為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加強我校與錦山學校的校際交流,2021年10月12日下午,龍巖一中與錦山學校在錦山學校開展了新課程同課異構研討活動。我校王小英老師、錦山學校盧亞紅老師兩位教師圍繞《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進行了精彩的同課異構。龍巖一中副校長、錦山學校黨委書記林金山及我校高一生物組教師和錦山學校高中部全體生物教師參加了活動。

兩位教師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鉆研教法和教學,各顯風采,各具特色,教學緊密圍繞細胞膜成分和結構的科學探究歷程進行設計,都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準確把握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自然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將細胞膜成分及結構的科學探索歷程,轉化為探究教學的情境,通過問題導學、實驗分析的方式,使學生領悟“提出假說”“模型與建模”等科學研究方法,引導學生基于證據(jù)進行推理論證,促進學生質疑與創(chuàng)新,綜合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素養(yǎng)。引導學生利用“流動鑲嵌模型”解釋細胞膜的功能,促進對“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理解。
2.用高質量的問題引導思維活動,促進素養(yǎng)發(fā)展圍繞科學發(fā)現(xiàn)史展開。教師通過連續(xù)的、富有邏輯的問題串,一步步引導學生思維,如蛋白質一脂質一蛋白質的靜態(tài)膜結構模型(三明治模型)不能解釋膜的哪些功能?”“人鼠細胞融合實驗,得出的結論是什么?”等問題,不僅富有啟發(fā)性,而且直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有力地促進了學習目標的達成本課在教學方法選擇上,圍繞“細胞膜的功能”重要概念,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問題交流為主。
課后,在張志穎老師的主持下,生物組老師開展了熱烈的評課活動。老師們從當前“如何有效使用高一新教材”以及“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兩個議題進行了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