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強中學校史簡介
2015-08-26
明強中學校史簡介
一九四二年秋,在以丘荷公先生為代表的一批熱心教育人士的倡議下,經報請政府批準,創辦了私立明強初級中學。解決了我縣東路片蘭溪、稔田、太拔、大溪等一帶學子升學就讀問題。“明強”校名系丘荷公所取,源于《中庸》書中所言:人一己百,人十己千,雖遇必明,雖柔必強,丘荷公先生親任第一任董事長,丘師彥、鐘襄候為董事,首期招生一百二十名,另外還辦了一個五十名學生的補習班。第一任校長也是丘荷公兼任,丘師彥代理其職。教員有劉克廷、劉運昌、丘漢春、李一初、李有元、李彩庭、黃洪榮、黎云初、李少溪等。創辦的第二年,丘荷公先生以事煩辭去校長職務,聘省立上杭中學教員黃壽慶為校長,同時增聘了包千谷、盧虬章、莊澄瀾、李月波、包鏡春、李鐘全、陳道光等為教員。一九四四年,正值抗日戰爭后期,物價習漲,學校經費困難,黃壽慶也于是年秋辭去校長職務,由張世琛接任。
一九四九年,大陸解放,由于形勢變化,張自感適應不了形勢要求,辭去了校長職務,由教務主任李林仁接任。同時還更動了個別人員,調整了部分人員的工作。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龍巖專署下達命令,明強中學由政府接管,改為公立,定名為“上杭第四中學”,頌發了鈴記,委派了陳喜秀任校長。經費由政府拔給教學設備逐漸充實,教職員工和學生人數也相應增加明強中學從此獲得了新生。
明強中學由和立轉為立生,訓方面都有較大發展,一九五六年上級派張華接替校長職務,校名易為“上校風縣第五中學”。一九五九年秋,校名又改為“上杭縣蘭溪中學”文革期間,受極“左”思潮影響,教師的積極性受到極大挫折,教學質量明顯下降,校名也必不“東方紅中學”。
一九七0年,隨著形勢發展要求,增設了高中,學校規模驟然擴大,班級增多十七個,學生增至七百余人。一九七九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面貫徹了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對瀋生進行四項基本原則教育,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和社會實踐,學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改革開放的春風給明強校園帶來了新的契機。一九八四年八月為適應改革開放形勢,在校友丘錫鈞等同志建議下,報請縣人大審批同意,又恢復了“明強中學”的校名。
一九八九年以來,國家頒布了教育法龍巖地區對我縣進行“六次督導評估”,拆除了一部分危房舊舍,新建了三十多間教室的教學大樓辦學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校容校貌大為改觀。
一九九二年秋,我校成功地舉辦了建校五十周年慶典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和海內外校發熱心資助,明強的聲淮進一步提高,明強和事業有了更大發展。近年來,明強的發展更為可喜,高考連續兩年超過指標,取得歷史性實破。中考也取得了良好成績多次被市縣評為素質教育合格學校,教育京統先進單位。
六十八年來,明強中學為社會各界輸送了一萬六千余各合格的初高中畢業生,其中包括美國康業大學圖書館館長李鴻長先生,全國高考狀元,此京大學丘維聲教授,上海原子能研究所博士生導師丘錫鈞教授等到。如今的明強已發展為占地一百畝,有初高中學生1900余人,教師160余人,校園環境優雅教學設施充足的農村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