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德市教育局關于上報普通高中招生信息的通
寧德市教育局關于上報普通高中招生信息的通知
- 寧德中考中招招生方案出臺
寧德中考中招招生方案出臺
- 寧德市教育局關于上報普通高中招生信息的通
寧德市教育局關于上報普通高中招生信息的通知
- 寧德中考中招招生方案出臺
寧德中考中招招生方案出臺
- 福安二中中英高中課程實驗班2013年招生
福安二中中英高中課程實驗班2013年招生簡章
一、“平行志愿”是怎么回事?
原來實行多年的志愿填報方式,被招生系統描述為“梯度志愿”,改革后的叫“平行志愿”。“梯度志愿”和“平行志愿”區別在哪里?所謂“梯度”,是分層分級來運作的,就是先把所有院校分成幾個批次,比如說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在同一批里又設置了幾輪投檔、錄取的運行方式,第一輪是第一志愿、第二輪是參考志愿、第三輪是調劑志愿等,每批都分幾輪進行,這就是“梯度志愿”的設置形態和運行方式。
現在實行的“平行志愿”,改變了“梯度”配置的結構,變成平行地設置幾個院校欄目。也就是把原來第一志愿只有一所學校,萬一競爭不上,只能到第二輪(第二志愿)去競爭的這種設置形態改變了。
現在的“平行志愿”在第一輪就同時設置了好幾個院校的欄目,這些欄目之間是一種并列結構的關系,他們都是第一志愿,也就是把“梯度”變成“平行”了。
二、志愿設置不同帶來投檔方式變化
“梯度志愿”實行的是志愿優先,然后看分數。在這種設置下,每人只能選一所學校,投檔時就要先按學校來檢索,看都有哪些考生填報了,在填報同一學校志愿的考生中比分數,從高分到低分投檔,按照投檔比例投滿為止;比如按1:1.2投檔,就是招100個投120個;假如上線的生源不足,比如要招100個,但上線的都投了也才投出90個,那剩下的計劃空額就等在那里,要依靠第二輪投放“參考志愿”(也叫“第二志愿”)時補充投檔。第一輪每一所高校的第一志愿都投檔完畢后,就進入錄取階段,這時叫預錄取,每一所高校確定預錄取名單后還要提交省高招辦審核,如果理由正當,就審核通過予以確認,這時預錄取就轉為正式錄取,然后進入數據庫,接下來要打印錄取花名冊等;等到每一所高校的預錄取結果審核工作都結束了,第一輪投檔與錄取工作也就結束,然后進入第二輪(也就是“參考志愿”的投檔與錄取)。
“平行志愿”正好相反,它的錄取規則是“分數優先”,然后才“遵循志愿”。按照“平行志愿”的設置特點,考生選的高校不是一所了,而是同時有4所(或更多),所以就要改變規則。這好比我們乘車,有100輛車都停在那邊,那么多人,誰先上誰后上呢?誰該上哪輛車呢?事先定好規則,大家先來比分數,誰分數在前誰就可以先上,這就是“分數優先”。
誰先上哪輛車也事先挑好了,不能100輛都任由你挑,一個人事先可以挑選4輛(為了盡量讓大家都能上自己滿意的車,還會要求大家事先把想上的4輛車排出順序),按分數高低排隊輪到你上車時,要看你事先選擇的4輛車客源情況。假如第一輛車有空位,你就可以上這輛車,假如這一輛已經滿客了,那就要看第二輛乃至第三輛、第四輛的情況。以此類推,哪一輛還有空位就上哪一輛,除非你事先判斷失誤,選擇失當,所選的車都上滿了人,沒有空位,那你也就沒有上車的機會了;碰到這種情況,就要等下一輪,也就是要看還有哪些車沒被人坐滿,還有空位公布出來征求志愿,你才有機會再去選擇、再去競爭。這就是“遵循志愿”。
具體怎么運作呢?首先考生要排隊,排出位次來,不能擠到一起,F在同分的考生相當多,所以必須在分數上分出先后。這個規則事先也公布了。在總分相同的情況下怎么分位次呢?文科考生在總分相同時先比語文,語文再相同時比文綜,文綜也相同時比數學,最后比外語;理科考生總分相同時先比數學,之后比理綜,接著比語文,最后比外語。如果都比下來還有相同的,只好兩個人并列;當然這種概率極低。
跟排位次相關的是加分的處理。文件上也有規定,凡是固定的政策性加分都要加到總分里去排位次。這種固定的加分都是教育部統一規定的,全國通用。
排出位次后,“平行志愿”的投檔才可以運作。誰在前誰就獲得優先的檢索投檔權。請大家注意,這里僅僅是說檢索投檔權,并不等于被錄取。招生首先要投檔,檔都投不出去后面就沒有錄取可言,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把你的檔案投出去。比如說某一個考生是排在第1000名,前面999名的檢索投檔都做過了,輪到第1000名時,計算機系統就開始檢索你所填報的“平行志愿”(本科有4個欄目)。
那么計算機怎么檢索呢?是按照4個欄目的順序從前到后依次檢索。大家要問“平行志愿”有沒有順序?當然是有順序的。這種順序是自然形成的,也就是先檢索你的第一欄(A欄),A欄如果可以投檔就投出去了,A欄如果不能投,在往年“梯度志愿”時只有一次機會,那就意味著“第一志愿”落空了,現在因為是“平行志愿”,還有后面的3次機會,第一次機會投不了沒有關系,系統可以馬上檢索第二欄(B欄),第二欄也不行還有第三欄(C欄),第三欄還不行還有第四欄(D欄),只要有一欄填報恰當就能投出,除非你填報的四欄都被前面分數比你高的考生投滿了,才無法投出。你的檢索投檔完成后,機會才輪到排在你后面那位考生。
三、投檔后怎樣錄?
投檔是以每所高校的招生計劃總額來投的,這時候不考慮專業,因為專業太多了,相應的專業錄取規則也很多,所以沒辦法按每一個專業的招生計劃數來投,只能按學校的招生計劃總量來投。
投檔過后呢?那就是安排專業和確定預錄取名單,這項工作都由高校來做,然后才提交給省高招辦審核。只要高校行使的權利得當,預錄取和預退檔合理有據,省高招辦就會予以確認。如果預錄取和預退檔的名單違反了招生政策或者違背了高校事先向社會公布的招生章程等,省高招辦就要干預。這是我們國家現行的“高校負責、招辦監督”的招生體制。
假如投檔后又沒有被錄取會怎樣呢?那就“退檔”,退檔就要接收回來,再進入待投檔的數據庫,等待后面的機會。總之,整個運行的過程就是由計算機系統來按順序檢索、投檔、預錄、提交、審核、確認錄取或退檔。從前兩年我省的實踐經驗來看,由于實行“平行志愿”,考生所填志愿的匹配度和志愿的有效度大大提高了,只要填報的策略正確,4個機會總有一所可以填準,被投檔和錄取的成功率也就高得多,實行的第一年本科一批一志愿滿足率就達到95%左右;本科二批達到97%左右;本科三批和高職高專批因為部分學校第一輪生源不足,更是基本上都投出了,也就是想去的都能去成。第二年的情況也差不多。而在以前“梯度志愿”時,第一輪成功率一般只有70%多。
四、第一輪沒被錄取怎么辦?
由于有些考生分數相對偏低或者填報志愿失當無法投檔,也有些考生投檔了,但又因種種原因被退檔;同時,有些院校還有空余的招生計劃沒招到學生,這些空余的招生計劃也必須完成,這就有了第二輪投檔錄取的機會。此外,還有一些院校預留有一部分機動計劃,這些機動計劃前面沒有公布出來,等著用來處理各省間生源不平衡問題,到錄取時看哪個省的生源好就追加到哪個省招生。
所以這時的招生計劃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沒有招完剩下的,一部分是已經完成后又追加的。這一輪就叫“征求志愿”。就是再向大家公布還有多少招生院校、多少專業、多少計劃等,由考生再一次填報志愿。
在“征求志愿”時,凡是沒有完成原定招生計劃的院校,考生只要上了這一批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肯定都可以填報,線下20分的也可以填報。因為“征求志愿”以后,假如還有高校招不滿,就會實行政策性降分(可降20分)。
不過,“征求志愿”給考生的機會并不太多,空額大約只有招生計劃總量的5%以內。顯然,在“平行志愿”的投檔與錄取模式下,第一輪的機會十分重要,考生一定要珍惜。
五、“平行志愿”也有利弊
近兩年,大家普遍關心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實行平行志愿?它的優點到底有哪些?從現實情況來看,最直觀最淺顯的表現就是大大緩解了考生與家長填報志愿時的心理壓力。
原來在只有一個選擇的時候,很多親朋好友、考生家長見到招辦的人就問“我兒子考了XX分,應該報什么學校?”或者“我兒子很喜歡XX大學,他分數是XX分,敢不敢報?”這些問題誰都答不出來。因為機會只有一個,同時又有一個“盲點”誰也無法解決,那就是只知道自己的分數和自己的選擇,不知道分數比你高或跟你一樣的人是怎么選擇的,你考了XX分選擇“浙大”有可能差不多,但假如碰上很多高分考生也來報“浙大”,那就麻煩了。
這就是所謂的“扎堆”和“撞車”現象,大家都擠到一塊了。這種情況在“梯度志愿”時每年都會有。這時候考生和家長當然會焦慮,但也只能靠自己選擇,要么賭一把,要么穩一點。
“平行志愿”就是針對這個問題,把一個風險極大的唯一選擇變為成功希望很大的多個選擇。所以實行“平行志愿”以后問的問題也就改變了,不再說多少分該報哪一所學校,而是換成了“平行志愿這么多個欄目,我應該怎么報”。“平行志愿”的一個優點就是客觀上機會多了,選擇面寬了,所以第一志愿的滿足率(也可以說考生填報志愿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從原來只有70%多提高到95%以上。概括起來,“平行志愿”最大的優點有兩個:一是減輕了心理壓力,二是大大提高了志愿的有效度和滿足率(也就是考生填報志愿的成功率)。
一般來講,每個事情都有利有弊。實行“平行志愿”后利在考生,利在家長;弊首先是弱化了高校的自主權。原來高校的自主權相對比較大(可按照招生計劃的1:1.2投檔,由高校選擇錄。。因為實行“梯度志愿”時,假如多余的20%考生被退檔,后面還有約占招生計劃總量30%的機會可以按照“參考志愿”再參與競爭。
實行“平行志愿”后,剩余招生計劃的空間只有5%以內了,再退出那么大的比例就不行了,所以就要大大地壓縮高校的投檔比例,省外高校一般在1:1.05以內,省內高校原則上按照1:1或者接近1:1投檔。大大壓縮投檔的比例,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被退檔的人數,這對高校的自主選擇權顯然是一種重大的調整,原來有20%可以選擇,現在幾乎沒有了,即使再有也只不過剩下那么一點點。
此外,還增加了高招辦的工作難度和強度,使中學素質教育的成果在錄取時作用還不夠大等。當考生的利益和高校的利益發生矛盾時怎么處理?就是要凸顯“考生為重、考生為先、考生為優”,所以高校只能退到第二位。當然教育部也會研究出臺一些相關的配套措施,來彌補改革給高校辦學自主權以及中學實施素質教育帶來的影響。
六、“平行志愿”也有風險
這個問題需要特別介紹一下,就像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盡善盡美一樣,“平行志愿”也是有風險的!實行“平行志愿”后,從大的方面來講,利在考生,弊在影響高校的自主權;而就考生而言,成功率極大地提高了,而且從單一選擇變成多個選擇,通俗地講就是志愿好報了,不再那么為難、焦慮、無助了,但是并不等于所有的風險都沒有了,愛怎么報就怎么報。千萬不能這樣理解!風險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只不過大大縮小了而已。這種風險主要由三個因素決定:
第一,如果超出招生計劃擴大比例投檔,超出比例的那部分是要被退檔回來的。
第二,投檔進去是一回事,如果在專業安排過程中,分數沒有相對優勢,也可能被退檔,也就是說到排專業的時候分數比不過人家,就是其他人也報了這些專業,分數比你高,即使是按照1:1投檔進去的,也可能因為在專業安排時,處于相對弱勢被退檔出來;哪怕學校還沒有招滿,也會因為你沒有填報服從專業調劑,只能給予退檔。
第三,因為自身條件的限制。比如說有一些學校和專業有身體條件方面的限制,有些專業還有對單科成績的要求等,假如事先不了解清楚,正好碰上了,哪怕總分再高,也可能被退檔。這就是因某個自身條件受限被退檔。
七、“平行志愿”的填報策略
既然有風險,那么,要怎樣規避風險呢?這就涉及到填報志愿的策略問題。
說到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解決是選學校還是選專業?陀^上每年都有這兩種不同的選擇。相當一部分考生就是選學校,如只要能上北大學考古也可以,這就是奔著某個學校去的,這是一種選擇。第二種選擇就是選專業,比如我就是要選金融、會計,其他的都不學。
考生首先自己要想定是要選學校還是要選專業。為什么說到這個問題呢?因為前面說了,第二種退檔原因就是因為選專業選得非常明確,結果投檔安排專業時,又競爭不過人家被退檔了。
就拿臨床醫學來說,北大醫學部有,上海醫科大學也有,福建醫科大學也有。臨床醫學是公認的熱門。你的分數可能達到北大醫學部的要求,如果你選其他專業可能不會被退檔,但是因為你只選最熱門的臨床醫學專業,其他專業不讀,就可能被退檔。如果你填報志愿時所選的不是北大醫學部的臨床醫學專業,而是填報了上海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則有可能具有相對的專業競爭優勢不會被退檔。
但就是因為你先選填了北大醫學部,又達到學校的投檔線,被投檔進去了,這樣反而麻煩了,等到被退檔時,上海醫科大學的機會又失去了。像這種情況就應該一開頭就舍棄北大醫學部,而確保其他醫大的臨床醫學專業。所以選學校和選專業是有著不同的選擇的,就是要有所得和有所棄。如果選學校的是一種策略(相對來講機會較多),那么選專業的就是另一種策略(相對來講只有一次機會)。所以首先要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第二個問題是選學校和考慮專業安排時,給你的多個欄目,都應該有合理的梯度配置,不能把多個機會變成只有一個機會。拿選學校來說,比如首選浙大,后面跟著就是交大,這個就是自己沒有把握好機會,所選擇的高校都在同一層面上,沒有拉開檔次,浙大假如出不了檔,交大恐怕也投不出去。
怎樣才叫合理呢?就應該形成梯度配置,跟階梯一樣。根據考生們總結的經驗,比較合理的填報策略,用通俗的語言描述就是“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也就是第一欄用“沖”,能沖得過就“沖”過了;第一欄“沖”不過,第二欄就應該求“穩”;如果擔心“穩”不過的時候,第三欄就應該選更保險一點的,也就是“保一保”;“墊一墊”就是墊底,以便在前三欄都走不了的情況下還有退路,但也不能隨便抓一個,也要挑自己滿意的。
四個學校的志愿欄目應該說都要填自己滿意的,無非是為了保證成功率,在策略上形成這樣的配置,萬一前面走不了后面還有退路,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成功率。一般說來,學校很難分出好與差來,刻意去分也不科學、不合理,只要是自己選擇的滿意的就是最好的?紤]專業安排也一樣,除非自己有特別的情況非要只挑1~2個,否則也要“冷”“熱”搭配?傊还苁沁x學校還是選專業,最好都要構成梯度配置,這才有利于提高成功率。
另外,還要強調一點,選擇這樣的填報策略也是以自身實力為基礎的,要“沖”也不能亂沖,明知實力達不到去“沖”那也是一種“浪費”。令人可喜的是,從去年錄取結果看,考生們填報得很好、很理性,比如本一批文史類A檔沖過的就達44%、理工類高達48%;而落到第四欄“墊一墊”的都只有6%。
八、填報志愿時要注意的操作細節
為了更好地實施這種填報策略,一般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瞎報”也不能“亂報”。
“瞎報”就是不了解對方院校的情況,也不知道自己的實力跟對方院校的錄取分數(或者位次)是否相當,盲目填報;“亂報”就是四個欄目你不能忽高忽低,自己把梯度配置搞亂了,也不能都搞成平面式的,把四次機會都變成一次“沖”的機會。
怎么避免呢?就是要“知己知彼”。“知己”就不用操心。很多家長就很操心,一考完就開始操心,比如今年的考題難不難、分數線在多少分等等,其實這些都不用操心,耐心等幾天就自然有結果。高考結束后,就有一大批老師在閱卷,一般考后20天之內分數就能出來,分數出來后相應的位次也就出來了,考生憑自己的賬戶和密碼不但可以上網查詢到分數,同時也知道了自己所處的位次。緊接著就是省招委會研究公布各個批次的錄取控制分數線。我省特意確定在“三知”(即知分、知位、知線)后才填報志愿,就是為了讓大家“知己”。
怎么“知彼”呢?渠道有很多。現在考生手中的這個資料就是一種很實用的工具,其中有上一年各高校在我省錄取的最高分、最低分以及最高位次和最低位次,考生拿自己的分數和位次比照,就很容易知道自己實力如何,哪一所敢報,哪一所不敢報,乃至于哪幾所可以選擇形成“沖、穩、保、墊”的梯度配置。
還有一條渠道是教育部屬下有一個服務機構,開發了一個“學信卡”,卡背后就是網址,打開網址注冊賬號,刮開卡上密碼,輸入卡號密碼充值就可以查詢了。這套系統有很多種查詢方法,我建議大家用位次來查詢,因為每年的分數都有一些不可比性,而位次就比較準確。查詢時,假如對能去什么學校感到很盲目,心里沒數,那沒有關系,可以這樣查詢,比如先輸入福建理科第1000名,點擊查詢學校,這個查詢系統就會顯示前三年福建理科第1000名前后的考生都去了哪些學校,這就提供了最接近的參考意見了。如果這個時候電腦有帶打印機更好,我建議打印一張出來,便于參考使用。
不過這僅僅是第一步,做完這一步以后就要翻開計劃本(招生資訊的一種),去找相應的學校,找到這所學校然后挑專業,把滿意的專業挑出來注在學校邊上,一所學校可以填報六個專業,考生可以多挑幾個。
在挑專業之前最好家長和考生多溝通,最好能想清楚希望今后做什么事情、到哪里做等等。比如說以后想當警察或者想當老師等等,都要事先溝通一下。溝通完以后就要尊重考生的意愿,家長再不能粗暴干涉或者干脆包辦。
溝通完以后,考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理性地、有準備地挑選專業。專業選出來以后還可以利用上面講到的那個查詢系統,來查專業信息。這個時候就要輸入“某某學校、某某專業、福建理科的位次”,比如要了解這所學校前幾年這些專業在福建招得最高位是第幾位,最低位是第幾位,使自己有個參照。這就叫“知彼”。動手去做這些查詢工作比問誰都更好。
當然,查詢結果也只能是最接近的參考,要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是不現實的。這些工作做完后還希望做兩件事情:
第一個是征求一下高校的意見(這也是一條“知彼”的重要渠道),可以掛個電話去問,把自己的情況介紹一下,然后請高校老師指導敢不敢報他們的學校,如果老師答復說應該可以吧,或者答復說根據學校往年在福建招生的情況看你有優勢,你應該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填報;
第二個是要了解一下你所預選的專業都開設了哪些課程?這是一定要知道的。為什么呢?就是事先讓自己明白,你進去學這個專業,4年間要學這些課程,你感不感興趣?學習上會不會碰到障礙?因為不少考生實際上在中學時代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偏科的現象,一般要選擇自己強項并且具有興趣愛好的專業。
最后還要考慮的就是前面說過的梯度配置的問題,選專業方面也要“冷”“熱”搭配,以便提高成功率。那怎么配置才好呢?參照省內外往年考生的經驗,就是采取“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的梯度配置策略,這種策略比較好。至于每個考生如何“沖、穩、保、墊”,那就要考生自己去判斷和選擇了。真正做到了“知已知彼”之后,這種梯度配置應該是不難確定的。
最后,再提醒一個技術性的問題。現在招生資訊下來了,因為實行網上填報志愿,上面有兩篇文章請大家認真地讀一下,一個是《關于考生填報志愿須知》,第二是《考生網上填報志愿有關說明》,里面給大家提示了網上填報志愿的具體步驟。后面還有若干點的提醒,提醒大家要注意若干個具體問題,省高招辦能夠想到的都體現在里面了。
上面介紹的是屬于文史類和理工類“平行志愿”的基本情況。除此之外,今年我省還在藝術類單獨提前批和“高職單招”實行“平等志愿”的創新模式改革(即實行“平行檢索、一檔多投、高校預錄、考生確認”的運行模式),有關這類的指導性文章會另外刊登,本文不再涉及。
寧德市教育局關于上報普通高中招生信息的通知
寧德中考中招招生方案出臺
寧德市教育局關于上報普通高中招生信息的通知
寧德中考中招招生方案出臺
福安二中中英高中課程實驗班2013年招生簡章
面對中考的升學抉擇,不少家長和學生都在思考:寧德綜合高中班,這一結合了普通高中教育與職業教育意蘊的教育模式,到底值不值得
在福建寧德地區,面對孩子的高中教育選擇,家長們常常在綜合高中班與私立高中之間猶豫不決。兩者各有千秋,選擇的關鍵在于孩子的
在眾多高中教育選項中,綜合高中班因其獨特的課程設置和靈活的教學模式備受青睞。那么,寧德綜合高中班的錄取分數線是多少呢?本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綜合高中班作為一種融合了普通高中教育與職業教育特色的新型教育模式,正逐漸受到越來越多家長和學生的青睞
近年來,福建省在職業教育領域進行了一系列創新與改革,旨在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其中,寧德市的中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