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樂職業中專學校簡介
2017-12-01
將樂縣職業教育創辦于1984年秋,當年將樂四中高中部開始設置職業中高中專業,將樂縣農業職業中學在原五.七大學(農業技術學校)校址,將樂縣林業職業中學在高唐鄧坊伐木場分別宣告成立,開設的專業有畜牧獸醫、果樹栽培、電機、工藝美術、采運、林業等。此后的幾年里,職業教育歷經風雨時有起伏,在校生活始終處于200-300人之間。
1987年秋,將樂縣林業職業中學校址搬遷至城關中學,一校兩牌,合并辦學。1991年林職中停止招生,1992年7月“采運專業”最后一批學生畢業。
九十年代初期,縣農職中在原有基礎上開設了花卉,蠶桑等專業,并著力籌建實習基地,形成一定規模;將樂四中職高部也適應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創辦了商業班、幼師班等。1993年秋,縣農職進一步更新觀念,靈活辦學,與飛達水泥有泥有限公司聯合辦班,招生人數突破150人,將四中職高部與縣絨毛漿廠聯合辦班,僅造紙工藝班即招生54人。
九十年代中期是將樂縣職業教育發展的黃金時期,兩所學校走“內聯外掛”道路,積極與有關廠礦、公司聯合辦學,與縣外學校掛靠辦學,同時努力疏通就業渠道,既面向本地推薦,也拓展沿海輸送,幾年來培養出了三千余名學生,服務于經濟建設的各條戰線上。在此期間,兩校還致力于改善辦學條件,培養辦學實力,僅將樂高級職業中學近六年中就投資百萬元,添置了電腦、語音設備,創設了電力拖動室,電子實驗室,更新了課桌椅、學生床架,興建了旗臺、黑板報等等,職業教育呈現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1995年將四中職高部被命名為“將樂縣高級職業中學”,1996、1997年又相繼被認定為“市級文明學校”和“市級重點職業中學”。1998年初,縣委縣府和縣教育局的高度重視支持下將樂縣又以兩校合并為前提,向省政府、省教委提出報批職業中專學校的申請,經上級部門認真評估,1998年8月,根據閩教(1998)21號文件精神,原將樂縣農業職業中學和原將樂縣高級職業中學合并,成立將樂職業中專學校。1999年9月,根據縣委縣府關于城區教育布局調整的方案,將樂職業中專學校正式遷址原城關中學(龜山北路171號)獨立辦學。9年來,學校以“厚德、精藝”為辦學宗旨,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設置專業,多年來培養和輸送了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學生到廈門、福州、廣東及本縣就業。學校投入五百多萬元,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并實施“扶貧助殘”工程,對特困生實行減、免、緩交培養費等助學措施,學校辦學規模得到了進一步擴大。2006年學校通過了省中職合格校評估驗收。
現校園面積30.63畝,建筑面積12018平方米,擁有實訓樓一幢,內設車工實驗室、鉗工實驗室、電腦維修室、機械制圖室。教學綜合樓一幢,內設多媒體室、電腦室、電子實驗室、財經摸擬室、美術室、形體室、圖書館等專業實習實踐室,并配備了相應的設施設備。教學綜合樓內設標準教室。另外還有縣機床廠、縣軸瓦廠等多個校外實訓基地。校園內有食堂、宿舍、運動場等,能為學生(員)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
將樂職業中專學校現有教師53人,本科學歷教師27人占50%,中、高級職稱人數30人,師資力量雄厚,有計算機類2人,電子電器類1人,機械類2人,財經類2人,旅游類1人,農業類3人,藝術類2人,汽車維修類1人,學校還聘請將樂縣部分企業技術骨干為學校專業教師或實習指導員。學校在開設農業類、藝術類、計算機類、財經類、機械(鉗工、車工)類、電子電器類等專業方面具有雄厚實力。
學校每年向外培養輸送初、中級專業人才數百人,就業渠道廣。學校設立了招生就業處,專門負責學生(員)的推薦就業工作,形成了省內外推薦就業網,為學生(員)創造最好的就業、擇業服務。就業率達98%。
學校還是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將樂縣“陽光工程”培訓基地之一,將樂縣“溫暖工程”培訓基地。積極為當地農村和企業服務,為樂興電子廠、金湖電力公司、閩港水晶、縣三建公司、絨毛漿廠、新威電子等企業培訓骨干員工多期(班),為農村開辦了煙技員、村政管理人員、蠶桑技術員、計生管理人員、畜牧獸醫人員、花卉栽培管理人員、果樹栽培管理和貯藏加工人員等實用技術培訓班。
將樂林業職業中學歷任校長書記:李培青;將樂農業職業學校歷任校長書記:魏承見、黃啟寧、黃新華、池世良(副校長)、吳應錦(副校長);將樂高級職業中學(將樂四中)歷任校長書記:陳孫明、郭有柏、黃在章、廖保生;將樂職業中專學校歷任校長書記:王立生(書記)、廖寶華(校長);校長王立生,書書記陳會勇(副校長),副校長朱在旺、李建文。
學校現任領導班子:校長朱在旺,書記陳會勇(副校長),副校長李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