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小暑——廈門市衛生職業中專學校
2023-07-20
一、小暑節氣介紹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陽到達黃經105度,于每年公歷7月6-8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中國多地自小暑起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
二、小暑的物候特點
元代文人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根據黃河流域周邊地區景物結合二十四節氣特點,將一年二十四節氣分成“七十二候”,每個節氣分成三候。小暑三候為:“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
《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三、描寫小暑的古詩
《詠廿四氣詩·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四、小暑的習俗
1食新
“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
2曬書畫、衣服
“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民間趁小暑曬書畫、衣服,可祛除霉味,防止受潮。
3吃餃子
在中國北方地區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餃子長期以來都是北方廣大地區老百姓最愛的吃食。俗語:“好吃不過餃子“。
五、小暑養生食療方
——三豆苡仁粥
小暑時節炎熱,人體消耗大,所謂“無病三分虛”,會有精神疲憊、口苦苔膩、胸腹脹悶等征象,所以此時強調解熱防暑,補充體力。
方中豆類各有所長,綠豆偏于清暑,紅豆、黑豆偏于利水,搭配健脾滲濕的薏苡仁,分消清利,使暑熱濕邪有消泄之路,此外黑豆還能較好地補益脾腎,起到益中存陰的作用。全方合用,具清暑利水、健脾滲濕之功,適用于小暑至伏末“疰夏”的防治。
【原料】
綠豆、赤小豆、黑豆、薏苡仁各10g
【做法與用法】
上4味淘洗干凈后置鍋中,加清水600mL左右,用小火煮20~30分鐘即可。晾涼,直接食用。
【食用注意】
綠豆、紅豆、黑豆屬于豇豆類,是中等嘌呤食物,痛風患者急性發作期宜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