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記福清東張中學春季開學季開展教學大討論活動
2021-10-25
雨水節氣,萬物始潤。但是,學校教學質量卻面臨嚴峻的“干旱”季,讓紅山所有的老師輕松不起來。
“一蒿松勁退千尋”,上學期末市級教學質量檢測,學校絕大多數科目遭遇滑鐵盧,教學成績懸崖式急墜,最不愿意看到的教學質量 “鈍化金字塔”圖狀出現了,學校教育再次站到了十字路口,何去何從?
“提質增效”!學校教學工作會議連軸開了整整一周,校務會議、教學會議、教研組長例會、教職工大會、教研集備專題會議,一天5場會,一周8場專題研討會……密度之緊、涉面之廣、話題深度前所未有。
鄭玲校長運用SWOT企業管理分析模型(S是優勢、W是劣勢,O是機會、T是威脅),以學,F有的資源,分析學校內部的優勢與劣勢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殫精竭慮為學校教育教學發展定位,選擇適當的戰略,要求各部門、各年級、各學科要有“學校命運共同體”強烈意識,要牢牢把握住新時代教育變革提出的“三育”(合作育人、實踐育人、綜合育人)目標,圍繞“提質增效” ---找準問題、分析原因、精準施策、落實提升,培養“三有”(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人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變“苦干”為“能(巧)干”,切實轉化外在壓力為內在驅動力。
教學的生命力在于創造力,常規教學、常態管理需精準務實、開拓創新,學校希望通過開展“提質增效”大反思、大學習、大討論活動,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強化內生動力,統一思想,甩掉包袱,輕裝前行。
圖片
人是最關鍵的因素,學校發展在于教師,扭轉集體無意識狀態“響鼓依然得用重錘”,抓教師素養提升,實現紅山人逆襲,還需遵循教育的“道”,學無止境,教無定法,但均得有“道”。
逆境下的紅山人,需要立足校情,把握教育教學規律,出臺一系列超常規政策舉措,構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走出一條農村校特色提質增效道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教學需集思廣益,“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教學需群策群力,“人心齊,泰山可移”。
逆境下的紅山人,應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更需要踐行“四力”“三牛”精神,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在對過往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
“無奮斗不青春”!“上下同心、盡銳出戰”,功不唐捐,玉汝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