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造創新教室 共筑未來夢想 | 西山學校:讓每個教室都成為孩子快樂學習的港灣
2020-10-27
教室,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場所。在一個人的學習生涯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就是學校的教室。說起教室,對于大多數80后、90后家長來說,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是這樣的情境:
整齊劃一的課桌椅,干干凈凈的墻壁,即便有各種學生作品展示,也是貼得端端正正、一絲不茍,透露著沉重和嚴肅。那時的我們是這樣聽課的:端端正正的小身板,小腳并并攏,小嘴閉閉牢……
但當你走進西山學校
會發現這個學校的教室
與傳統授課型教室的布置非常不同
在顛覆傳統的教室里
孩子們進行教學實踐、項目研究
好的教室設計不僅能滿足師生交流的基本教學需求,同時還能創造出富有趣味的活動場所,充滿活力的多元化學習空間,為非正式學習創造良好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彼此激勵,共同成長。
西山學校的教室如何基于教學進行設計?
交流空間多元化
傳統教室往往是一對多的空間布局(一個老師面對多個學生),便于教師主導課堂和學習進度,以自下而上的學習模式講授知識。西山的課堂不僅注重師生間的密切交流,更關注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可拼接的課桌既可實現一對多的教學模式,也可便于學生圍坐在一起,開展“圓桌”教學,進行小組合作,激發思維碰撞,讓孩子做課堂的主人,形成良好的學習群落。
用合作取代競爭和單獨學習的方式,其結果就是孩子們的學習意愿和學習效率得到提高,有效提升獨立思考、批判和創新能力,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未來化的校園建設、舒展的教學氛圍、自由的學習狀態,每一處都充滿著蓬勃向上的氣息。
學習過程可視化
巧扮教室,讓環境育人。西山學校強調學生的親身探究和體驗,學生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用體驗浸潤式的學習方式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用超學科的探究學習方式認識和改造世界。教室文化墻的布置尤其要體現知識輸入與輸出的過程及細節:知識的獲取、技能與理解、調研與記錄、創新與發展……
西山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教室,還是走廊,到處都是孩子們的作品展示,創意的版面設計,孩子們在課堂上生成的作品得以完美的展示。正是這種“教育改變命運,自信點亮未來”的辦學理念,讓西山的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信的表達自己的學習作品,校園環境最好的裝飾不就是孩子們最真實的學習作品嗎?
育人目標最大化
西山學校始終秉持“人格完整,優勢突出,善于合作,適應未來”的育人目標,強調發展兒童在21世紀所必備的重要個人素質,包括8個目標:探究能力、適應能力、抗壓能力、道德高尚、擅于溝通、體貼細致、合作能力、尊重意識。
教室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溫馨的家園,更是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效資源和重要載體。學習是讓孩子社會化的過程,更是促進其個性化發展的重要歷程。除了學業知識,許多全人教育理念關注的綜合素養亦體現在教室文化中。
學習氛圍趣味化
為什么不嘗試將孩子的學習氛圍營造得有意思一些呢?教室的設計需要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利用環境創造與教學關聯的學習契機,營造自由愉悅的氛圍,讓學習變得有趣。
當然,教室的布置也能讓孩子們一同參與進來,讓校園這個溫馨的家變得童趣盎然,孩子們的創造力也慢慢地在教室內外悄悄萌芽。
充滿啟發性的教室布置,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科學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得到更高質量的課堂學習,以及更多意想不到的創意與靈感。
西山學校滿足21世紀學習需要,是一個充滿生產力和創造力的學習空間,在這樣的空間里,學生能夠發展他們在未來生活中所必備的各項能力,而教師在更多時候,扮演的是學習的支持者和促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