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進校園,高雅藝術代代傳——記福州鼓山中學“戲曲進校園”活動
2021-10-20
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和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雅藝術,傳統戲曲進校園》的要求,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戲曲文化,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提高藝術修養,我校于2021年10月8日下午,邀請到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福建“儒林有戲”戲曲工作坊創始人林特老師來我校為師生們開展“戲曲知識大課堂”講座。
講座開始之前,謝美英副校長向師生們介紹了林特老師的簡歷。林特老師,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是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非物質項目推廣形象大使,曾獲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獎、第十二屆福建省 “水仙花”戲劇獎比賽指導教師獎、福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系統年度“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等。
之后,我校連圣寶校長與福建儒林有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林特老師共同簽署了福州鼓山中學與福建儒林有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共建協議書并給林特老師頒發聘書,聘任林特老師為我校校外輔導員。雙方協議,福建儒林有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選派專業老師前去為鼓山中學學生教授戲曲,有針對性地開展特色課堂,使同學們接受戲曲文化的熏陶,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學校利用節假日、學生課后延時活動時間以及團隊活動時間積極組織學生到福建儒林有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選派的專業老師那里學習戲曲知識,接受戲曲文化的熏陶。
連校長談到中國戲曲在老一輩當中廣受歡迎,談到自己小時候,戲曲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戲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當代學生也應積極學習并且予以傳承。
隆重的簽約儀式后,我們期待已久的林特老師的戲曲講座就開始了。林特老師在簡單介紹了中國戲曲的種類后,就開始與臺下的師生互動。他拋出的第一個問題是“談談你對戲曲的印象”。可能是因為講座剛剛開始,同學們還有些羞澀,只有一兩個同學起來回答。
接著,林特老師讓助教李愛星老師播放戲曲片段,讓師生們“聽曲辨名”。一段段戲曲都很耳熟,但出自什么曲目呢?我們的同學們還真能回答出這些戲曲的名稱,如《紅樓夢》、《天仙配》、《花木蘭》等等。在場師生都對回答正確的同學抱以驚嘆和掌聲,這也把今天的講座推向了高潮。
林特老師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了世界三大古老戲劇文化和中國原始歌舞,以此來闡述中國戲曲的淵源和發展歷程。緊接著,林特老師介紹了中國戲曲的主要藝術特征,其中一個特征虛擬性,林特老師讓助教李愛星老師為大家表演京劇《拾玉鐲》片段來進行演繹。這是一個“啞劇”,全靠動作演出整個劇情,李愛星老師表演生動,形象,相信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這么近距離地觀看京劇表演。
當李愛星老師再次上場時,她穿了一件京劇的水袖服裝,為大家演示了水袖的幾個動作。林特老師邀請臺下的同學上場也穿上之前準備好的水袖服裝,跟著愛星老師學這幾個動作,親身體驗一下京劇表演的感覺。
最后,林特老師還教大家念了一個閩劇的童謠《真鳥囝》,并且為大家示唱了這首童謠。
整場講座,可以看得出林特老師的用心,如果不是時間有限,林特老師還將為大家展示更多戲曲的豐富內涵。特別感謝林特老師為鼓山中學師生帶來的這場精彩、體驗感極強的戲曲文化講座,期待我校與福建儒林有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合作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戲曲藝術的興趣愛好,提高同學們的藝術審美素養,培養有深厚文化底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