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操视频,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黑桃tnvm3u8官网,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2021

返回首頁
咨詢電話:0591-83721690 QQ:184260156

學校概況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石獅鵬山工貿學校 > 學校概況

風雨二十年——一代校史

發布人:www.tjsxht.com 發布時間:2016-04-07 11:01:03 點擊率:

----------代校史(撰稿:林運動老師) 
序:石獅鵬山工貿學校發展沿革圖:                石獅鵬山工業學校 
晉江鵬山師范學校       石獅鵬山師范學校           
1986.1           更名      1988                石獅鵬山體育藝術中學 
1999.12 
         鵬山工業學校 
          (合并)                     石獅鵬山工貿學校 
         石獅華僑職業中專學校           2002.4 
         2000.8

一、造福桑梓赤子之心延數代 
      欣逢盛世鵬山東麓起宏圖 
      東海之濱,海峽西岸。著名的僑鄉明珠石獅市西南約三華里,有一小山。此山狀如鵬鳥,展翅欲飛,名曰“鵬山”。鵬山背倚靈秀山,遙對姑嫂塔;山間綠樹婆娑,禽鳥相樂;環山古剎鐘聲互和,幽雅寧靜。 
      山前有村,名曰“彭田”。相傳隋唐之前,石獅附近原為一片沼澤與海灘,海潮漲起,可直達靈秀山下;潮退之后,山下便猶如千頃平田。蔡氏先人依山筑屋,開墾其地,子孫繁衍,聚而成村。依閩南方言,“平、彭、鵬”三字皆音近相諧,“彭田”意即“平田”,“鵬山”意即“彭田之山”大略如此。 
      由于歷史上多方面的原因,數百年來,閩南人飄洋過海,到異域他鄉謀生的為數不少,尤集中于東南亞各地。一代又一代的先人在異國異鄉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稍有立足之地。其中僅夠溫飽者有之,功成名就者亦有之。但“越鳥巢南枝,胡馬依北風”,從閩南走出去的人,不分時間先后,不分地點遠近,不分地位高低,眷戀祖國,思念故土的感情卻都同樣強烈。而作為這種動人情感的抒發方式之一,關心家鄉的公益事業,熱忱地捐助桑梓之教育事業,便形成了閩南“番客”的光榮傳統。 
      鵬田村的先賢們沿襲著這一光榮傳統。 
      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鵬田村旅菲華僑就發起籌集了一筆基金,想在家鄉舉辦教育。由于各種原因,這種心愿一直未能實現。幾經滄桑,部分基金已隨保存人之人生風波而蕩失。唯由蔡章表先生保存的三分之一基金,尚存臺灣銀行。到了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大局已定,國內政通人和,氣象萬千,實現先輩夙愿的時機已然成熟。 
      公元一九八四年十月,旅菲鵬山(彭田)同鄉會蔡漢業理事長、蔡慶德副理事長等人和旅港彭田同鄉會籌委會蔡維新先生、蔡福民先生回國考察,共同商定將此前先輩募集的資金本利約達五十萬美金全數移回家鄉,籌建鵬山華僑中學。 
      是年十月,鵬山華僑中學立即開工興建,蔡漢業理事長等參加奠基儀式。其時,石獅尚未立市,鵬山隸屬晉江縣,原晉江一帶小學師資力量十分薄弱。晉江縣人民政府及教育部門有關領導積極與鵬山僑親溝通協商,擬將鵬山華僑中學改建為中等師范學校。彭田村海內外人士審時度勢,深明大義,充分認識到“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師范為本”的道理,欣然同意政府建議。為此,晉江縣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五年五月七日向福建省人民政府送呈關于創設晉江鵬山師范學校的報告,省人民政府于同年8月以閩政[1985]綜352號文批復,同意建立晉江鵬山師范學校。批復明確確定晉江鵬山師范學校為省屬中等師范學校,實行省地縣共管,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校舍由華僑捐資興建,事業經費由省教育廳負責安排;設普師專業,學制三年,規模十二班;以培養中等學歷的小學師資為目標;并要求于一九八六年秋季開始從初中畢業生中招收新生。根據這個批復,晉江地委于同年十二月底又具體下達關于鵬山師范學校體制及領導班子管理辦法的指示,決定學校領導和中層領導的審批任免辦法。一九八六年一月六日,晉江縣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準成立鵬山師范建校籌備組,任命許自明同志為組長,許經祥為副組長,蔡其梭、黃靈端為籌備組成員。黃靈端同志因工作變動未能到位,籌備組就由三位同志組成。同時啟用“福建省晉江鵬山師范學校”公章。 
      省人民政府關于創立鵬山師范的批復極大地鼓舞了鵬山海內外鄉親的辦學熱情。為適應師范教育的特點,他們對原鵬山華僑中學的設計方案進行了修改,彭田黨支部、村委、僑委、建委與建校籌備組緊密協作,夜以繼日,克服重重困難,保證了首期工程的順利進行。在此期間,省、地、縣有關部門的領導曾多次親臨現場檢查工程進度。省教育廳李清澡副廳長,師資處梁孝忠處長,晉江縣吳彥南縣長以及石獅鎮黃存仁書記等多次來工地協調解決實際問題。 
      一九八六年九月,在各方的通力協作下,鵬山師范學校首期工程基本完成。此前八月,首屆學生招生工作結束,共招生178人,分四個班。九月十日,學生報到注冊,九月二十四日,各級領導,全校師生在校圖書館內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并決定該日為校慶日,校訓:愛國、樂教、好學、奮進。至一九八七年五月,首期工程全部竣工。計用地二十五畝,建筑面積五千六百二十三平方米,投入金額人民幣一百二十八萬元,建成具有濃厚閩南風格的三層樓房一幢,并廚房、餐廳、教工宿舍樓及其它附加設施,一座園林式的校園已具雛形。 
      一九八七年六月中旬,旅菲鵬山同鄉會第十六屆理事會第二次回國考察團一行由蔡慶德理事長率領,回國驗收首期工程并商討第二期工程建設大計。六月十一日在鵬山師范召開首期工程驗收會議,晉江縣吳良良副縣長參加會議并講了話。會議重點審閱了鵬山師范第二期工程設計方案,研究了籌辦師范附小問題,做出了馬上開始第二期工程建設的決定。蔡慶德先生、蔡漢業先生、蔡宏儀先生及蔡福民先生等人一致同意將先輩公款余額悉數投入二期工程建設。會后不久,彭田村成立公益事業管委會具體負責第二期工程的有關建設問題。旅港愛國僑胞蔡維新先生十分關注工程進度和辦學情況,多次來校提出不少建設性意見。第二期工程由華東設計院設計,惠安第三工程建筑公司承建,于一九八八年二月動工興建,歷時一年多基本完成。計用地六十余畝,建筑面積六千零八十七平方米,投入資金人民幣近二百萬元;建成音樂樓、教工宿舍大樓、學生宿舍樓、學生大餐廳各一幢。至此,鵬山師范校園占地總面積八十七畝,建筑總面積一萬一千七百一十平方米,全部投資金額折合人民幣三百二十八萬元。建成后的鵬山師范十分美麗。以教學大樓為中心,一幢幢大樓依山砌筑,鱗次櫛比,別具一格。校園內綠樹掩映,曲徑通幽;花草池亭,秀色迷人,確似一個滋蘭培蕙的桃源仙境。 
      建校告一段落。一九八九年十一月,率團回國的旅菲鵬山同鄉會第十七屆理事長蔡宏儀在校舍落成典禮上感慨萬分地說:“今日鵬山師范辦起來了,先輩們振興家鄉教育的愿望實現了!……非常慶幸我們海內外鄉眾同心共力,終于在自己的手里,完成了先輩們沒有完成的遺愿……我們小小的鵬田村,我們鵬山的一分子,總算為祖國偉大教育事業付出了一份力量,盡了一份責任。” 
      是的,彭田村的先賢們可以含笑于九泉之下,鵬田村的海內外鄉親們可以自豪于僑鄉明珠,以一村之力捐資創辦師范學校在海峽西岸乃至全中國的歷史上確屬罕見。這種堅韌的精神和深遠的目光令世人肅然起敬。 
為表彰鵬山華僑對祖國教育事業的貢獻,福建省人民政府于一九九二年末向旅菲鵬山同鄉會頒發了金質獎章和題有“樂育英才”的金匾。 
二、瀝盡肝膽安貧樂教育英才 
      揮灑青春懸樑刺股追賢達 
      從一九八六年九月到二○○○年七月,是鵬山工貿學校的師范教育階段。 
      這十五年里,中國的改革開放深入發展,教育事業也經歷了種種復雜的變化,有巨大的成功,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以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為己任的年輕的鵬山師范學校,領導與廣大教職工緊密團結,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在改革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深化改革,走過了一段充滿艱辛卻又令人難忘的道路,以無私的奉獻精神在泉州的教育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鵬師人在時代的潮流中并不標新立異,他們的所有經驗體會,歸納起來只有兩個字:實在。在不斷完善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的同時,切切實實地抓好兩方面的基本功。首先是抓好教師的基本功訓練。保證在課堂上讓學生滿意。教師要能“說”會“寫”,講課要生動,知識要全面,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思想和業務水平,不斷地去鉆研教材教法。第二方面是抓好學生的基本功訓練。根據小學教師的特點,學校長年不懈地緊緊抓住學生四個方面的基礎訓練:第一是毛筆字、粉筆字、鋼筆字的書寫訓練;第二是普通話朗讀、朗誦、講故事、演講等口語訓練;第三是視唱、獨唱、合唱、琴法、指揮等音樂方面的訓練;第四是四面轉法、隊列行進、廣播操、球類等體育訓練。 
      這一時期,學校里學術風氣濃厚,校園文體活動十分活躍。學校先后有《鵬山下》、《紫潮筆會》兩個文學社團;有“三源書會”、“紅黃藍美術工作室”和“繁星美工社”等書法、美術學生社團,后又成立“綠洲讀書社”。各類學生社團經常舉行學術講座,技藝研討會,交流和展覽、出版刊物。學生中,一批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在各級演講比賽、作文競賽、書法比賽中屢獲佳績。在文體方面,學校有合唱團、舞蹈隊、器樂隊、籃球隊、田徑隊等組織,定時訓練,并積極組織或參與校內外的各項比賽或演出。在文體活動中,學校曾四次蟬聯石獅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組第一名并在1997年榮獲泉州市首屆合唱節比賽一等獎。經常性的文化及文體活動,既豐富了學校校園生活,又發展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擴大了學校的社會影響。 
      應該記住為鵬山師范的建設和發展嘔心瀝血,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前后七任領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上級有關部門正式任命許經祥同志為晉江鵬山師范學校校長,許自明同志為中共晉江鵬山師范學校黨支部書記。一九八八年石獅建市后,鵬山師范劃歸石獅與泉州共管,并改名石獅鵬山師范學校,原校長許經祥同志調往晉江。石獅市人民政府于一九九○年八月任命黃福琛同志為鵬山師范學校校長;一九九一年十月,石獅市委組織部任命許自明為黨支部書記。同月月底,石獅市委宣傳部,市科教文衛局決定許自明書記代行校長職責,主持學校全面工作。黃福琛同志和許自明同志因積勞成疾而先后病逝后,翁水木、郭建守、李天貫三位副校長先后主持過學校工作。一九九五年,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泉州市人民政府任命許書熊同志為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許書熊同志一直任職到師范教育階段結束。 
      九十年代后期,學校的基本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建筑面積達四千二百平方米的教學實驗樓、學生公寓樓相繼于98年末投入使用。田徑運動場也于98年間得到改造。自1991年被省綠化委員會評為綠化先進單位以來,學校一直不間斷地投入資金,進行校園的綠化、美化,使整個環境更加幽雅,美麗。 
      隨著教育形勢的發展,從一九九七年開始,全國師范學校進行了戰略性重組。一九九八年下達給鵬山師范的招生指標不及往年的一半,且98級學生也于次年7月調往其他師范學校完成學業。一九九九年,鵬山師范停招師范專業學生。二○○○年七月,最后一屆師范畢業生離校,師范教育階段到此宣告結束。 
      為因應形勢,探索學校的發展道路,一九九九年八月,經石獅市政府批準,一所依托鵬師教育資源,從小學畢業生中招收具有體育、音樂、美術特長學生的學校---石獅鵬山體育藝術中學誕生了。體藝中學常年招生210名,邁開了學校體制改革的第一步。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福建省教育委員會教[1999]職115號文批準,石獅鵬山師范學校改為石獅鵬山工業學校,屬副處級建制,由省、地、市共管,以石獅管理為主。2000年5月17日,石獅市委書記、市長鄭棟梁及市五套班子領導出席鵬山工業學校、鵬山體育藝術中學掛牌儀式,海外僑親也專程組團回國參加了本次活動。 
      鵬山師范學校走過了十五年光輝的歷程,為泉州地區特別是晉江、南安、石獅一帶培養了兩千多名合格的小學教師。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上級部門的好評。春華秋實,在“愛國、樂教、好學、奮進”的校訓精神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的畢業生陸續成為各地的教學肯干,不少人還走上了領導崗位。這是鵬山師范的驕傲,也是彭田村海內外鄉親們的驕傲。泉州人民不會忘記曾有過這么一所學校,泉州的教育史上永遠留有它重要的一筆。 
三、順應潮流教學體制大改革 
      面對坎坷上下同心齊探索 
      公元兩千年的時候,中國的職業教育形勢有點令人納悶:一方面,復興中的中國急需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黨和政府及諸多有識之士清醒地看到了這一點,正大力提倡職業教育;另一方面,職業教育本身,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的高潮卻似乎正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嘆為觀止的一波又一波的普高熱潮。為了更好地應對這種局面,整合石獅的職業教育資源,以利于石獅職專順利地發展,石獅市政府經過慎重考慮,作出了一個“強強聯合”的決策----將石獅鵬山工業學校與石獅華僑職業中專合并為一個職業學校。 
      必須簡單介紹一下后者的情況。石獅華僑職業中專學校是石獅市頗負盛名的老校---石獅市華僑中學于1981年秋在校本部開始創辦的一所職業學校。先后開辦過制糖、服裝、電工、幼教、音專、財會、計算機、文秘、辦公自動化、電子技術應用等諸多專業,其中幼教、音專、財會專業在整個泉州市乃至福建省職校中都頗有地位。至2000年合并時,該校已為石獅及周邊地區輸送了近萬名有一技之長的中職畢業生。而且,就在鵬山工業學校掛牌的前一個月,即2000年4月,就已經被評定為福建省重點職業中專學校。至合并時,該校有25個教學班,職專生1200多人,專業教師80余人。 
      2000年8月底,石獅市人民政府頒發了[2000]11號文件,正式宣布將石獅華僑職業學校遷至鵬山,與石獅鵬山工業學校合并。軍令如山倒,短短幾天內,一千余學生、五十五位教師,連同部分設備就已經全部到位。9月,新校如期開學,一個新的鵬山學校誕生了。 
      現在看來,也許市政府的考慮是這樣的:華僑職專有一批確有專長的職業教育教師,有較豐富的職業教育辦學經驗,但受制于原有校址的狹;鵬山工業學校恰恰可以提供優越的辦學環境。兩校合并后,辦學規模擴大了,職業教育的師資設備問題可以暫時得到解決,把兩個拳頭抱在一起,力量無疑更大了。---這就是所謂的“強強聯合”。 
      合并當初,鵬山學校的大門口掛了三塊招牌,即石獅市鵬山工業學校、石獅市華僑職業中專學校,石獅市體育藝術中學。但領導班子是一套,先是許書熊同志校長兼書記主持工作,同年12月起,由施仲謀同志以常務副校長的身份主持校務,許書熊同志任書記。姚金土、柯文達兩同志為副校長。 
      新校的磨合期并不長,各項工作開展順利。學校一方面對內加強管理,積極進行課程設置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提倡因材施教,突出專業特點,緊密結合實際和實踐教學;一方面針對社會需求進行專業設置調整,探索新的辦學路子。面對生源日漸萎縮的情況,2002年秋,學校開設綜合高中班,以普高課程學習為主,學生在中途可自愿轉學到中專專業學習。綜合高中首批共招收3個班,150余人,同年秋,學校又與泉州光電信息學院聯合辦學,招收五年高職學生5個班共180余人,前三年學生在鵬山學習,后兩年轉到光電信息學院校本部完成學業。 
      鵬山體育藝術中學2002年有畢業生133人,2003年有畢業生120人,之后,為了集中力量辦好工貿學校,體育藝術中學不再招生。 
      2002年4月,經省教委批準,學校更名為福建省鵬山工貿學校。 
      2001年至2003年,學校經過多方籌資,投入410萬元人民幣,又先后建成了一棟教學樓和一幢學生宿舍樓,總建筑面積增加了5200平方米。 
      2003年11月,施仲謀校長退休,孫禮仕同志接任常務副校長,副書記并主持工作。許書熊同志仍任黨總支書記,直至2005年7月退休。 
      2004年.經省教委批準,鵬山工貿學校經復查,被確認為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2004年開始,鵬山工貿學校積極探索教學體制改革的新路。 
      首先是積極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及時了解企業發展動態與人才需求,開拓新的實習基地。2005年5月,石獅鵬山工貿學校顧問團成立,石獅市蓋奇集團公司等十七家著名企業成為學校顧問單位。 
      2004年學校與石獅建英汽車維修部合作辦“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該專業已被確定為泉州市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專業。2006年初與福建臺帆機械實業有限公司聯合辦“機械制造專業(針織機方向)”,培養熟練的針織機械的制造、維修、使用及針織面料設計的中等技術人才。同時期,又與福建省石獅市福興針車貿易有限公司聯合辦“服裝機械專業”,培養具有從事各種服裝特種機械維修、縫紉設備維修,整燙設備及零配件維修技能的中等技術人才。 
      其次,在以全日制學歷教育為主的同時,學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非學歷教育和短期培訓,培訓時間有長有短,最短的是一個月,長的為一年,盡可能地滿足社會對技能培訓的多方面需要。 
      經有關部門批準,學校設立了國家勞動技能鑒定站。擁有初中級服裝定制工鑒定、染色鑒定、初中級汽車維修工鑒定、保育員鑒定、高新技術技能鑒定、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鑒定等多項勞動技能鑒定權。 
      至2006年上半年,學校有中、高級職稱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5人,占教師總數的75%以上。有多名教師多次榮獲省市先進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師資力量較為雄厚。文體方面沿襲師范教育時期的光榮傳統,有各類課外活動小組十三個,常年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在石獅市獲得不少贊賞。 
      在硬件方面,目前校園建筑面積已達3萬多平方米。擁有大型汽車專業維修工房、設備先進的服裝機械維修車間、針織機械維修車間,多間多媒體教室、百余臺新型服裝加工制作機械和CAD設計系統,另有電子電工實驗室,彩電維修實驗室,教學視頻系統、語音室、染整實驗室、廣播系統等。通暢的校園寬帶、管理先進的圖書館、標準的體育運動場。生活設施配套,住宿條件良好,為學生提供了舒適的求學環境。 
      目前,學校根據泉州地區經濟發展需要,開設了十個專業。即服裝制作與管理、染整技術、財會、幼教、商務英語、計算機應用、電子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針織機械制造與維修以及服裝機械維修等專業。 
      從2000年兩校合并到2006年7月,鵬山工貿學校畢業生已達兩千多人,其中有約400人考入各類高等職業學院。對于滿足石獅及周邊地區對中級專業人才的需求,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十年過去了,回顧走過的曲折路程,“鵬工”人心中充滿感慨與自豪:我們沒有辜負昔日彭田愛國僑親的希望,我們用心血與汗水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增添了濃重的一筆。展望未來,我們已制定了“十一五”計劃,準備向國家級重點職校的目標進發。道路依然會崎嶇不平,但職業教育的前景是無限光明的。我們將伴隨偉大祖國的復興一道前進。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清区| 阳谷县| 隆安县| 堆龙德庆县| 德保县| 阜新| 承德县| 台湾省| 宜宾市| 太谷县| 玉田县| 西充县| 巍山| 东台市| 探索| 长子县| 沾化县| 衡阳市| 漳浦县| 安达市| 嵊泗县| 雷州市| 沙田区| 阜平县| 康定县| 资源县| 河东区| 天长市| 长海县| 抚松县| 曲水县| 丹棱县| 海安县| 德清县| 同心县| 延庆县| 和硕县| 亚东县| 内乡县| 石泉县| 兰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