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離不開作業,我們應該留什么樣的作業?
學習離不開作業,我們應該留什么樣的作業?如何在作業設計中體現因材施教思想?
學習離不開作業,我們應該留什么樣的作業?如何在作業設計中體現因材施教思想?
過去,我們習慣于給學生布置紙筆作業,過多地把學生限制于書本和文字上,缺乏實驗性、實踐性和創新性作業,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現在我們要根據課程目標,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全面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不僅能復習鞏固知識,更能探究實踐,體驗過程,培養情感。當然,作業布置要少而精,應該認真選擇適量的、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氣息、充滿時代感的作業,刪除那些重復性的、機械性的、陳舊過時的作業。作業要力求少而精,使學生通過作業的練習能夠“以一當十,舉一反三”。這樣,既能保證學習效果,又能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量。
作業設計中要體現因材施教思想,必須注意層次性。不同的學生對同樣的學習內容所用的學習時間、內化程度、所需要的幫助不同,在設計和布置作業時要有和區分度要分開層次,不可“一刀切”。教師可設必做作業、彈性作業、自選作業、自設作業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才有利于教師真正意義上實施“因材施教”,才能讓不同情況、不同程度的同學都得到提高,都體驗到成功。
二、課堂教學中如何處理“傳授知識”與“問題解決”、“ 做中學”的關系?
傳授知識是學校的一項基本功能。知識不僅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結論,而且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智慧的結晶,我們必須傳承,任何把知識傳授排斥在外的行為都是盲目的、片面的。課堂教學中采用傳授法是一種基本方法。但是人的發展僅僅有知識還是永遠不夠的,沒有能力的知識是死記硬背,而沒有知識也談不上能力。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興趣,樹立正確的理想與信念。只有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有機統一,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走上素質教育之路。學習前人的知識就是要把前人過的創新過程再次發現、再次體驗,由已知不斷地引出未知。最有魅力的教學就是讓學生自己發現、提出問題,并在探究中解決問題,這時學生的思維與問題產生共鳴,在這瞬間的結合中體驗成功的愉悅感。
認識來源于實踐,又有待于在實踐中驗證和發展。人的知識來源包括有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兩方面。知識傳授主要是獲取間接經驗,做中學主要是獲取直接經驗,兩個方面共同構成知識的來源。知識傳授可以較快地掌握前人創造的文明成果,學校教學離不開知識傳授。同時,知識需要驗證、豐富和發展,因此在一定知識基礎上需要鼓勵學生大膽實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運用于實際生活,并從生活實際中修正、拓展知識,做到“書中學”與“做中學”的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必須堅持課內外相結合,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評價必須堅持學業考試與行為表現相統一,促進發展性評價的開展。
不管是“做中學”、“問題解決”還是“傳授知識”可謂是殊途同歸,強調“傳授知識”也不排斥“問題解決”、“做中學”,它們應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關鍵在于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發展的需要,靈活運用,合理配置,共同促進。
上一篇 薄弱學校如何走出困境
下一篇 不做雕刻家,做個欣賞家
更多相關內容
- (2024-08-30) 漳平職業中專學校2024級新生開學流程
- (2024-08-30) 莆田藝術學校2024年秋季開學致學生及家長們的一封信
- (2024-08-30) 安溪陳利職業中專學校2024年秋季中職24級新生入學須知
- (2024-08-30) 福州旅游職業中專學校24級新生必看!入學指南來啦~請查收!
- (2024-08-29) 泉州市泉港航運職業中專學校2024級新生入學須知
- (2024-08-29) 廈門信息學校2024級新生編班開學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