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武明鴻中學2012年政策照顧預招新生名
邵武明鴻中學2012年政策照顧預招新生名單公示(二)
作業寫到晚上10點,真是‘杯具’!”這是一位小學生的作文,老師和家長都看不懂。昨日,在《重慶晨報》、《課堂內外》雜志社強強聯手打造的“2010寒假快樂作文大本營”報名處,負責培訓的鐘老師表示:“杯具”是“悲劇”的諧音,是現在最流行的網絡用語。她感嘆:“現在學生作文大量使用網絡用語,讓人閱讀困難。”(《重慶晨報》12月22日)
“菜鳥”、“粉絲”、“BT”、“PK”、“雷人”……這些盛行于網絡的新詞語,近年來頻頻在電視、廣播、報刊等亮相,并出現在中小學生的日記、作文中。
面對這種網絡語言的泛化,有人認為,網絡語言豐富了漢語的語言詞匯,應當促進其發展;也有人視之為洪水猛獸,糟蹋了經過幾千年形成的漢語言文字體系。但不管如何見仁見智,有一點是確鑿的:這些網絡新詞一旦脫離了網絡環境和特定的受眾,就會讓很多人“閱讀困難”,甚至不知所云。
所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網絡語言的產生,既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帶來的新事物、新觀念的社會背景,也源于網民們追求標新立異,以及網絡交流所需要的迅速、簡單、生動等特征。對網民們這種追求新穎時尚的自由,應予以尊重的同時,也不應放任這種語言直接出現在孩子的作業、媒體的報道,甚至政府公文中。如果隨便把一些奇怪費解的語言文字引進來,不僅很多人不懂,而且也會影響現代漢語的純潔性。由此看來,一些老師拯救作文的呼吁不無道理。試想,如果孩子們對網絡語言比對標準的現代漢語都熟悉,不僅會讓語言變得混亂,而且會產生新的文盲。
教師一方面要采取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重視提高學生對現代漢語的結構美、節奏美和音韻美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要主動知曉網絡語言,教會學生如何甄別魚龍混雜的網絡詞匯,以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創意的健康網絡語言。如果那些充滿活力的網絡語言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約定俗成后,自然會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畢竟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們這個網絡時代的反映。
邵武明鴻中學2012年政策照顧預招新生名單公示(二)
在當前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福建省作為教育改革的先鋒,不斷探索創新教育模式,其中綜合高中班的試點便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舉措。面
在選擇高中教育路徑時,家長們往往會面臨諸多考量,尤其是在南平這樣的教育發展迅速的地區。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南平的
在當今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學生和家長對于升學路徑的選擇越來越重視。福建省推出的中職本科“3+4”貫通培養試點項目(簡稱“
在福建省南平市,教育領域迎來了一項新的改革舉措——中職本科“3+4”貫通培養試點。這一政策的出臺,旨在構建技術技能人才成
在南平市,中職本科“3+4”貫通培養試點項目為廣大應屆初中畢業生提供了一條通往本科教育的捷徑。這一項目不僅幫助學生提前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