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三中學用心鉆研新模式 多種舉措顯成效
2021-10-25
新學期剛開學,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全市學校停課,但停課不能停學、停課不能停教,如何從線下教學轉為線上教學、管理好學生、保證學習成效?這一切給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初中生年紀小,自制力較差。有些老師和很多學生對線上教學比較陌生。三尺講臺沒了,教學由黑板變為屏幕,老師和學生的交流不直接,學生對著屏幕不認真學怎么辦?學習成果怎么檢驗、怎么反饋?……面對這些問題,莆田三中八年5班的吳美新老師是如何想方設法讓學生適應線上教學新模式并取得良好成效呢?
一是做好充分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全市一停課,八年級數學備課組就開展了充分討論:“停課不停學,我們應該怎么做?”“如何指導學生的學習?”“我們怎么分工?”吳美新老師在與同事討論后,就決定不利用網絡上的現有資源,而是根據學生實際自己錄課,更利于學生理解。于是,她用“挑剔”的眼光開始了錄制——修改——重錄——滿意的備課過程。同時經多方了解騰訊會議軟件功能比較強大,能實時溝通,吳美新老師利用中秋節假期與同事們認真研究、一起教研、一起嘗試,實現暢通交流渠道、第一時間為學生答疑釋惑。
二是應用多種方式。在新課教學中,吳美新老師采用微課學習加直播答疑解惑結合的方式。通過學習精心錄制的微課,學生對重難點可以反復收聽,解決了直播時網絡堵卡的缺點。對于微課學習中不明白的地方,吳美新老師則進行直播答疑,或者錄制解答視頻,或私聊回復,對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時刻做到心中有數、及時解惑。
三是開展云早晚讀。通過與學生的QQ群聊和私下交流,做好輿論準備后,吳美新老師采用“云早晚讀”的方式提高學習效率。第一天有28人準時參加早讀,第二天有32人,第三天有36人,只剩幾位同學沒有到位。吳美新老師每天在班級群里分享孩子早晚讀情況,對早晚讀積極的孩子,特別是提早到場的同學進行表揚,激發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第四天開始,42位學生每天全員到齊,準時、主動打開音頻和攝像頭,調整好手機或電腦的位置,這一系列“標準”動作做完,孩子們很快地進入“朗朗讀書聲”的狀態。吳老師的這一舉措既提高八年5班42位學生對學習時間的管理,也保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四是成立學習團隊。為使每一個孩子不掉隊,吳美新老師組織一部分品學兼優的班委建立了一個學習團隊,作為課任老師的助手。同時定下任務:查看作業的完成情況,抽查同學朗讀或者背誦情況;鼓勵知識掌握好的學生錄制習題講解視頻,幫助學習不太好的同學理解;進行一對一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在這個工作團隊中,吳美新老師帶頭討論班級學習動態,對接存在問題,實時掌握哪些同學需要幫助、哪些同學學習后進、微課有哪些不足,以達到第一時間調整教學計劃的目的。

五是及時每日總結。這也是吳老師工作的亮點。她在結束一天的教學工作后就開始在家長微信群里做好當天的總結歸納,提出線上教學對孩子們居家學習以及作業的要求,給家長制定學生在家網課期間的學習時間表,號召家長配合監督學生手機使用情況,形成家校的育人合力。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吳美新老師及時點名表揚,推廣好的學習方法和成果,樹立榜樣。對于個別比較懶散、學習不自覺的孩子,吳美新老師電話家訪“逐個擊破”,跟學生及家長溝通交流,取得孩子們的信任后,再與他們一起探討如何參加線上學習,后續再適時地關注他們線上學習情況,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孩子們逐漸被打動了,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能及時上線學習,及時完成作業,學習質量也一天天提高。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越來越濃,得到了家長和同事的高度認可。
在幾周的線上教學實踐中,教師們在“吳美新老師們”的帶動下,積極進行認真鉆研與探索,教研氛圍不亞于線下,“如何有效進行”是教研的主題,家校共力形成常態。家長們紛紛表示,把孩子放在莆田三中我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