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操视频,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黑桃tnvm3u8官网,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2021

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會員中心 | RSS 今天是:    發布信息

中考地方站:

福州 | 廈門 | 莆田 | 三明 | 泉州 | 漳州 | 南平 | 龍巖 | 寧德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考資訊 > 中考大綱

2015泉州中考地理考試說明大綱

http://www.555edu.com 時間:2015-04-09 16:22:59 來源:3773考試網 作者:www.tjsxht.com 點擊:

2015泉州中考地理考試說明大綱

2015泉州中考地理考試說明大綱

2015年泉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說明
地  理

2015泉州中考地理考試說明大綱下載!!!


一、命題依據
以教育部制訂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福建省教育廳頒布的《福建省初中學業考試大綱(地理)》為依據,結合我市初中地理教學實際進行命題。
二、命題原則
1.導向性原則。堅持以學生為本,立足基礎,注重能力培養,做到區域性、綜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實踐性的統一,正確發揮考試的導向功能,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推動初中學校全面實施新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基礎性原則。突出考查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注重學科基本思想和學習方法的考核,考查初步應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難易適當,不出偏題和怪題。
3.科學性原則。試題設計必須與考試大綱要求相一致,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試卷結構合理,內容科學嚴謹,文字簡潔、規范,答案準確合理。
三、適用范圍
全日制義務教育八年級學生初中地理學業考試。
四、考試范圍
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
五、內容目標
(一)目標要求
1.知識考核目標與要求
知識目標 具體測試要求
了解
 要求對所列地理基礎知識的含義及其相關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認識,知道這一知識是什么,并能(或會)在有關的問題中識別它。
理解 對所學的地理基礎知識、地理事物及現象有正確的理會,能夠解釋、舉例或變形、推斷,并能利用知識解決(如解釋或說明)問題。
應用
 將所學的地理概念、原理運用于新情境中,進行總結、推廣;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聯系等。
2.技能與能力考核目標與要求
技能與能力目標 具體測試要求
掌握和運用地理基本技能、方法 能夠閱讀和運用圖表獲取地理信息;利用文字和繪制的圖表等形式表達地理信息;初步掌握所要求的地理實驗、觀測、調查的基本方法。
地理記憶能力 對所學地理知識能再認、再現。
地理空間思維能力 能運用地圖進行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指出或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特點;闡明不同區域差異和區際聯系。
地理邏輯思維能力 能用判斷、歸納、比較、概括、分析等方法有邏輯地解答問題。
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能發現問題,運用有關的知識和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具體測試要求
認同 學生完成由“知”到“信”的轉化。在測試中表現為能夠表達感受、態度,并進行價值判斷等。
領悟 具有穩定態度、一致行為和個性化的觀念等。在測試中表現為能結合實例運用正確的信念、價值觀分析材料,得出結論,并且能做到舉一反三地加以應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考核目標與要求

(二)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
識記: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識記: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初步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轉和公轉。
理解與簡單應用: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2.地球儀
識記與初步學會: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學會:在地球儀上確定某地點的經緯度。
(二)地圖
學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讀經緯度,量算距離。
應用與學會: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讀坡的陡緩,估算
海拔與相對高度。
應用與學會:在地形圖上識別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種主要地形類型。
學會:根據需要選擇使用地圖并會在地圖上獲取地理信息。
識記:列舉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的實例。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一)海洋和陸地 
1.海陸分布
識記與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占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識記與初步學會: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2.海陸變遷
 理解: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識記與簡單應用:知道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
塊運動的關系。
(二)氣候 
1. 天氣
理解:區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并能正確運用。
學會: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理解: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2.氣溫與降水的分布 
學會與識記:閱讀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歸納世界氣溫的分布特點。
學會與識記: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歸納降水的分布特點。
學會:運用氣溫、降水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說出氣溫與降水量隨時間的變化
特點。
3.主要氣候類型 
學會與識記:運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綜合應用:舉例說明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綜合應用: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三)居民
1.人口與人種
 學會與理解: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理解:舉例說明人口數量過多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識記與初步學會:說出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并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2. 語言和宗教
識記: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 
 識記: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3.聚落
 學會與識記: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理解: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理解與領悟: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四)地域發展差異
理解:通過實例,認識不同地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
 理解:運用地圖歸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分布特點 。
理解:用實例說明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性。
(五)認識區域
1.認識大洲 
 學會:運用地圖等資料簡述某大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學會與綜合應用: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特點,簡要分析其相
互關系。 
2.認識地區
 初步學會:在地圖上找出某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
置的特點。 
 學會與綜合應用: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歸納某地區地勢及地形特點,解釋地形與當地
人類活動的關系。 
 學會與理解:運用圖表說出某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學會與理解:運用地形圖說明某地區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
 學會與識記: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指出某地區對當地或世界經濟發展影響較大的一種或幾
種自然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 
初步學會與識記:舉例說出某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學會與識記:運用資料描述某地區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習俗。 
識記與領悟:說出南、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認識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境的
重要性。
3.認識國家 
初步學會與識記:在地圖上指出某國家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學會與理解: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某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學會與綜合應用: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
展經濟的實例。
理解: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對某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
識記:舉例說出某國家在自然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教訓。
學會與理解:根據地圖,歸納某國家交通運輸線路分布的特點。
學會與識記: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說出某國家的種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語言)等人文
地理要素的特點。
理解:用實例說明某國家自然環境對民俗的影響。
識記:舉例說出某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系。
第三部分:中國地理 
(一)疆域與人口
1.疆域與行政區劃
 學會與識記: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識記: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認識我國既是陸地大
國,也是海洋大國。 
 識記: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2.人口與民族
 學會與理解:運用有關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理解我國的人口國策。 
 學會與識記:運用中國人口分布圖描述我國人口分布特點。
學會與識記:運用中國民族分布圖,說出我國民族分布特征。
(二)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
1.自然環境
地形和地勢
學會與理解:運用中國地形圖概括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征。
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
學會與理解: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河流和湖泊
識記:在地圖上找出我國的主要河流。
理解:歸納我國外流河、內流河的分布特征。
學會與識記: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長江、黃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識記:了解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
2.自然資源
理解:舉例說明可再生資源與非可再生資源的區別。 
學會、識記與領悟: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理解我國的土地政策。
學會、識記與領悟: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理解與領悟:結合實例說出我國跨流域調水的必要性。
(三)經濟與文化
1.經濟發展
農業
學會與識記:運用資料說出我國農業分布特點。
理解與領悟: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和科學技術在發展農業中的重要性。 
工業
初步學會與識記: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分布特點。
識記: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
交通運輸業
初步學會:比較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初步學會選擇適當的交通運輸方式。
學會與識記:運用地圖說出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理解: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我國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等的影響。
  學會與理解:結合有關資料說明我國地方文化特色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
(四)地域差異
識記與理解: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識記與理解: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
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 
綜合應用:用事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五)認識區域
1.位置與分布
學會與綜合應用:運用地圖簡要評價區域的地理位置。
學會與識記:在地形圖上識別某區域主要的地形類型,并描述區域的地形特征。
 學會與理解:閱讀地圖與氣候統計圖表,歸納某區域的氣候特征。 
 學會與識記: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說出某區域產業的結構與產業布局特點。
學會與理解: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區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
2.聯系與差異
 理解: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 
 識記:舉例說出河流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
 綜合應用:運用資料比較區域內主要地理差異。 
 識記:舉例說出區際聯系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 
理解:舉例說明祖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
學會與理解:運用有關資料,分析說明外向型經濟對某區域發展的影響。
3.環境與發展
 學會與理解:根據資料,分析某區域內存在的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
識記與領悟:了解區域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 
 學會與理解:以某區域為例,說明區域發展對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學會與理解:運用資料說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點、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職能,并舉例說明
其城市建設成就。 
領悟與理解:認識臺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在地圖上指出臺灣省的位置和范圍,分析其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特色。
學會與理解及領悟:以某區域為例,說明我國西部開發的地理條件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泉州地理
學會與理解:運用地圖,描述家鄉地理位置,分析其特點。
學會與理解:利用圖文材料說明家鄉主要地理事物的變遷及其原因。
學會與理解:舉例分析自然資源、自然災害對家鄉的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影響。
學會與識記:運用家鄉的人口資料與全國人口情況進行比較,說出家鄉人口數量和人口變化的
特點。
識記與領悟:了解家鄉對外聯系狀況,認識家鄉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重要性。
識記與領悟:了解家鄉的發展規劃,關注家鄉的未來發展,樹立建設家鄉的志向。
六、考試形式、時間
考試采用書面閉卷筆答的考試方式。
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卷面分數滿分為100分。
七、試卷難度:
試題包括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難題,試題易、中、難的比例約為8:1:1,考試合格率達80%。  
八、試卷結構:
1.題型分值比例: 單項選擇題約50% ; 綜合題約50%
2.內容分值比例:地球地圖約占15% ;世界地理約占30%;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共約占55% 。

 

 

九、試題示例:
(一)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發展所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技能,測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理解、分析等地理能力及地理方法的應用等。
讀 圖1,回答1~3題。

 

 

 

 

 

 

 


1.關于圖中城市的位置描述正確的是(      )
A.紐約位于東半球   B.巴西利亞位于熱帶 C.倫敦位于西半球   D.新加坡位于中緯度
2.北京時間2014年1月30日20時,我國舉行春節聯歡晚會,下列城市能收聽、收看到現場直播的時間是(     )
 A..紐約——夜晚    B.新加坡——上午
 C.倫敦——中午    D.巴西利亞——下午
   3.當我們在歡度春節時澳大利亞的悉尼正處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13年5月18日,國際空間站(ISS)上的宇航員拍下了一組照片,展示了美國阿拉斯加半島巴甫洛夫火山爆發的景象,該火山位于美國阿拉斯加半島西南的阿留申島弧上。讀圖2,完成4~5題。


4.阿拉斯加半島位于(   )
A.熱帶      B.溫帶     C.中緯度     D.高緯度
5.阿拉斯加半島多火山是因為它處于(   ) 
A.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分離地帶      B.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擠壓地帶
C.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擠壓地帶      D.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分離地帶
【解析】: 本2組題,1-4題主要考查對地球儀、經緯網、地球運動知識的記憶、掌握、應用。1、3、4均為中等難度題。2為稍難題。5為考查板塊構造學說基本知識,為中等難度題。
答案:1、B   2、C    3、C    4、D  5、B
讀圖3完成6~8題。
6.下列現象,由地球公轉引起的是    (    )
  A.東方迎來曙光,西方送走落日
  B.各地的晝夜交替現象
  C.一年中,學校操場上旗桿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隨季節發生變化        
  D.泉州球迷上午9:O0觀看美國當地時間20:O0舉行的NBA籃球賽
7.當地球公轉到右圖A點位置時,可能有的現象是    (  )
A.大興安嶺千里冰封
  B.黃河進入枯水期
  C.北京的晝長達一年中最大值
  D.我國東部廣大地區盛行偏北風
8.下列節日中,泉州晝夜長短差異最大的是(    )
  A.三月八日婦女節  B.五月一日國際勞動節
  C.七月一日黨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師節
9.圖4是一張天文愛好者經長時間曝光拍攝的“星星的軌跡”照片。這些有規律的弧線的形成,說明了 (   )
A.太陽在運動
B.月球在公轉
C.地球在公轉
D.地球在自轉                          圖4
【解析】:舉例說出地球運動地理現象,考查對知識的理解。中等難度題。
答案:6、C   7、C   8、C  9、D

 

讀圖5,完成10~12題。
10.圖中①、②、③、④四條線路中,爬上山頂坡度最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A地的海拔是(  )
A.200米  B.250米  C.300米  D.500米                        
12.某地理興趣小組準備外出考察,地點如圖3所示,為避免暴雨引發山洪而產生危險,要求同學們不要沿山谷行進。圖中表示山谷路線的為(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組題主要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閱讀,估算海拔高度等基本技能,識別地形部位應用于生活實際。中等難度題。答案:10、A  11、B  12、B
讀圖6,回答完成13~14題。
13.該縣境內主要的地形類型是 
A.山地、丘陵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14.①處地形部位是
  A.鞍部
    B.山峰
C.山谷
D.山脊             
【解析】:本組題主要考查分層設色地形圖的閱讀,
判斷地形類型、地形部位。中等難度題。
答案:13、A  14、C。
15.下列天氣符號中,表示"沙塵暴天氣"的是(  )
 
【解析】:考查對天氣預報符號的識別,容易題。
答案:B
16.日本東京與中國烏魯木齊氣候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因素       B.海陸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類活動
【解析】:舉例說明氣候的影響因素。考查對地理原理的記憶理解。容易題。
答案:B
讀圖7,完成17~18題。
17.下圖所示的四個城市中,其降水季節分配具有“夏季多雨”這一特點的是(     )

 

18.倫敦降水特征(   )
A.全年多雨                              B.全年少雨                                   
C.全年濕潤降水均勻                      D.夏季少雨、冬季濕潤
【解析】:考查對氣候統計資料圖表的閱讀,判斷氣候特征。稍難題。
答案:17、B  18、C
19.下列數據分別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自然增長率最高的一組是:(    )
A.2.2%,1.7%       B.2.1%,1.5%    
C.1.5%,0.7%       D.1.0%,0.8%
【解析】:知道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方法。容易題。答案:C
20.“房屋墻體厚實,室內有壁爐或火炕,窗戶小或有雙層窗,而且屋頂大而高聳”,這種房屋主要分布在(    )
A.炎熱多雨區    B.寒冷多雨雪區  C.溫暖干燥區    D.溫暖多雨雪區
【解析】:知道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考查對基本知識的識記與理解。容易題。
答案:B
21.圖8為某島嶼地形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        
 B、地勢中部低,四周高
C、①河流流向是自東南向西北    
 D、地形以平原為主             圖8                                                                 
【解析】:考查運用有關地球、地圖知識及認識區域的方法分析國家(地區)的自然地理特點。稍難題。答案: A
亞洲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特征復雜多樣。亞洲甲地(約27°N,86°E),“藍天與白云交織,雪山與湖泊輝映…….” (圖9),據此回答22~29題。
22.甲地所屬的氣候類型是 (   )
A.熱帶草原氣候        B.高原山地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地中海氣候
23.甲地的相對地理位置位于(   )
A.喜馬拉雅山脈南側   B.德干高原北部    
C.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

24.該地屬于亞洲地理分區中的(   )
   A.中亞     B.南亞    C.西亞    D.東南亞
25.下面有關亞洲氣候差異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亞洲東部和西部均分布有季風氣候
  B.季風氣候各月降水均勻,一般沒有旱澇災害
  C.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所以亞洲中部降水量多
  D.北回歸線穿過的地區共有三種氣候類型
26.形成亞洲東部和南部旱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是    (    )
  A.夏季風的強弱    B.寒潮影響   C.地形影響    D.河流眾多
27.暑假期間,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分別到亞洲四個不同的地點旅行。回到學校后,他們分別描述了各自的體會和所見所聞。其中有一位同學的描述不真實,他是 (    )
  A.甲說:“我不會游泳,可在死海中.即使不帶游泳圈我也能隨心所欲地暢游。”
  B.乙說:“在去烏蘭巴托的路上見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我目睹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場面。”
  C.丙說:“我玩遍了世界上最大半島的每一個角落,那里到處綠樹成蔭,鮮花飄香,各種各樣的水果,我都嘗了,真好吃!”
  D.丁說:“在日本,經常可見穿和服的婦女。吃飯時,幾乎每餐都有魚,真合我的口味!”
28.具有南亞文化圈獨特風情的服飾是(   )
  A.和服            B.紗麗              C.阿拉伯長袍         D.旗袍
29.中亞、西亞和北非地區的居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以共同的宗教信仰為紐帶,形
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該宗教是(   )
  A.基督教          B.天主教            C.伊斯蘭教           D.佛教
【解析】:考查對大洲主要環境特征的識記。中等難度題。
答案:22、B  23、A   24、B   25、D  26、A  27、C  28、B  29、C
人口分布與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有著密切關系。據此回答30~31題。
30.亞馬孫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區,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地形復雜        B.氣候濕熱          C.資源匱乏           D.地處內陸
31.巴西高原東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對密集地區,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①氣候適宜        ②文化單一         ③地勢平坦            ④水力資源豐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考查對區域主要人文特征形成的影響因素的理解。中等難度題。答案:30、B  31、D
32.以下圖片顯示的是四個國家的著名景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四處景觀分別位于其所在國家的首都
B.四個國家均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C.四個國家從左到右依次迎接同一是的黎明
D.四處景觀從左到右分別位于非洲、亞洲、大洋洲和歐洲
【解析】:考查對區域主要人文特征的識記,容易題。
答案:D
讀圖10,回答33~35題。
33.圖中區域屬于什么溫度帶(    )
A.熱帶           B.北溫帶           
C.南溫帶           D.南寒帶
34.圖中數碼表示(    )
A.①安第斯山脈  ②太平洋 
B.①安第斯山脈  ②大西洋
C.①落基山脈    ②印度洋 
D.①落基山脈    ②北冰洋
35.根據圖示提供的哪種信息,能判斷該地區的
地勢是西高東低(    )
A.瀕臨海洋       B.山脈走向         
C.曲折的海岸線     D.河流流向

【解析】:考查讀圖與資料獲取信息,對區域主要特征分析比較,稍難題。
答案:33、C   34、B   35、D
我國各地區各具鮮明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如“八百里秦川如畫風光;母親河源頭三江源風光;鼓樓、苗寨、銀飾等民族風情;絲綢古道與歌舞、瓜果之鄉風光。”
36.以上描述所對應的省區是( )
A.陜西 西藏 貴州 新疆   B.山西 西藏 江蘇 青海
C.陜西 青海 貴州 新疆   D.山西 青海 江蘇 甘肅
【解析】:考查說出我國區域特征與少數民族的風土民情。容易題。
答案:C   
37.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既溝通了東西交通,又產生了巨大水能,其原因是(   )
A.地形復雜多樣    B.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C.山區面積廣大    D.山脈縱橫交錯,大致呈網格狀分布
【解析】:考查對我國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地形特征)的記憶和理解。容易題。
答案:B
我國氣候特征復雜多樣,季風顯著。據此完成38~41題。
38.下列地區,受冬季風影響時間最長、影響強度最大的是 (    )
  A.內蒙古高原    B.華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黃土高原
39.我國北方冬季氣溫低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地勢高②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低③緯度高,白晝短④距冬季風源地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0.我國夏季風弱的年份,容易出現    (  )
  A.南澇北旱    B.北澇南旱  C.西澇東旱    D.東澇西旱
41.夏秋季節,危及閩、浙、臺、粵、瓊沿海一帶的主要災害性天氣是(  )。
A.伏旱    B.寒潮    C.臺風   D.霜凍
【解析】:考查對我國自然地理環境特征(氣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理解,知道主要氣象氣候災害。38~40題為中等難度題,41題為容易題。答案:38、A  39、B  40、A  41、C
42.泉州地區所屬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是  (      )
A.亞熱帶、濕潤地區  B.亞熱帶、半濕潤地區  
C.熱帶、濕潤地區   D.暖溫帶、半濕潤地區 
【解析】:考查了解家鄉的地理環境特點。容易題。 答案:A
讀圖11黃河干流剖面圖,完成43~47題。
43.黃河發源于(   )
A.青藏高原                          
B.黃土高原    
C.云貴高原                          
D.內蒙古高原
44.黃河劃分成上、中、下游,分界點依次是河口和  (      )
A.蘭州         
B.舊孟津               
C.桃花峪              
D. 利津
45.目前,黃河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     )
A.葛洲壩   B.小浪底       C.三峽     D.劉家峽
46.黃河的“地上河”景觀主要出現在 (   ) 
A.河流源頭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47.以上關于黃河沿岸開發利用與保護方式較合理的是 (   )
A.上游-----伐林墾草種糧      B.中游-----填湖造地建房
C.下游-----建壩截流發電      D.沿江-----穿山越省旅游
【解析】:本組題要求運用地圖說出黃河的概況及其開發利用與保護。考查對重要地理事物的記憶。容易題。
答案:43、A   44、C   45、B   46、D    47、D

48.反映黃土高原傳統民居景觀的是(    )

A                B                   C                  D 
【解析】:對景觀圖的閱讀,聚落與自然環境關系的分析判斷,考查對地理原理的理解,中等難度題。  答案C。 
2003年我國開始實施鼓勵農民種糧的惠農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積與糧食產量變化的分異。圖13是1999~2011年我國耕地面積與糧食產量變化圖。據此回答49~50題。
 
49.造成耕地面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國土地的荒漠化、鹽堿化       B.我國退耕返林返草                    
C.我國人口數量的增長    D.我國工業、交通和城鎮發展占用耕地
50.為解決我國人口對糧食的要求,你認為下列做法是為合理的一項是(   )
A.大力發展科學種田        B.將林地開墾為農田
C.在山坡和干旱地帶墾荒      D.停止耕作,從國外購買糧食
【解析】:根據數據統計資料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分析地理現象和問題。考查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對地理圖文資料的閱讀、分析、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稍難題。
答案:49、D   50、A
51.以下各線大致與秦嶺----淮河一線一致的有 (    )
  ①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②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③1000毫米等降水量線  ④一月份0℃等溫線
  ⑤種植業與畜牧業的分界線  ⑥半濕潤地區與半干旱地區的分界線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①④⑤
【解析】: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重要意義,考查對重要地理事物的記憶。容易題。
答案:C
52.下列四位同學對家鄉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我家在東北平原,這里地勢平坦,熱量條件好,一年可種植三季作物。
  B.我家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水草豐茂,以盛產藏牦牛、灘羊聞名。
  C.我家在福建山區,這里地形崎嶇,不宜耕種,卻有利于林業的發展。
  D.我家在新疆,這里氣候干旱、沙漠廣布,僅發展有一些綠洲農業。    
【解析】:比較四大區域地理差異,考查對重要地理事物的理解。容易題。
答案:C
53.我國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正在進行的“西氣東輸”工程是將塔北油氣田的天然氣通過管道送到(   )
  A.東北地區  B.珠江三角洲地區  C.長江中下游地區  D.華北地區
【解析】:考查了解區域的聯系與差異,關注國家建設與發展。容易題。
答案:C
圖14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區土地利用示意圖。讀圖回答54~55題。
 
54.影響當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  
A.氣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55.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郊區的農業結構將發生變化。下列土地利用類型在該地農業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魚塘    C.果園    D.菜地花圃
【解析】:考查運用地圖和資料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區域農業發展的影響因素。中等難度題。
答案:54、C  55、A
改革開放以來,港澳地區與祖國大陸聯系緊密,據此完成56~58題。
56.聯系香港和大陸內地的重要鐵路線是(    )
A.京九線     B.京廣線    C.京滬線      D.南昆線

57.毗鄰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經濟特區是(    )
A.廈門     B.汕頭    C.深圳      D.珠海
58.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的互惠合作中,港澳地區具有的優勢之一是(    )
A.管理經驗     B.土地資源    C.礦產資源      D.勞動力資源
59.目前, 香港大約80%的生產、生活資料來自  (      )
A.日本    B.韓國    C.祖國內地     D.美國
【解析】:考查對重要地理事物的識記,了解區域的聯系與差異,舉例說明祖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容易題。
答案:56、A   57、C   58、A   59、C
60.臺灣同胞回泉州家鄉尋根謁祖、探親拜訪往來不斷,這體現兩岸“五緣”中的(    )
A.地緣    B.血緣   C.文緣   D.商緣
【解析】:舉例說明臺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容易題。
答案:B


(二)綜合題:主要有填空、簡答、填圖、繪圖、讀圖與資料綜合分析等題。
例1、讀“地球運動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當地球公轉到______位置時,北半球獲得太陽光熱最少,這一天為北半球的___日,大約是__月__日。
 (2)3月21日前后,地球公轉到__位置,此時,太陽直射在__度緯線上。
 (3)當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由C位置轉到D位置時,北半球由__季過渡到__季,泉州晝夜長短的變化情況是:____。
  (4)右圖為同一位置不同時間,玲玲的身影長短變化情況示意圖。 
假設玲玲身高不變,在不考慮方向的情況下,請比較判斷:
A.如果是在同一天的不同的情景示意,則更接近正午的是     圖。
B.如果是在不同季節的正午時刻的情景示意,則更接近冬至日的是     圖。
【解析】:考查識記并理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基本規律和現象。應用地球及其運動知識解釋實際問題。中等難度題。
答案:(1)D 冬至 12月22日。(2)A 0°(赤道)。(3)秋 冬 白天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長。  (4)乙 甲
例2、閱讀有關材料和圖,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下圖為我國“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首次橫跨三大洋進行科學考察的線路圖。

 

 

 

(1)圖中字母代表的是:A____________洲,B____________洲,C____________洋。
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______________運河。
(2)D的經緯度是:(______,__  _)。
(3)巴拿馬運河地處_________半球(東或西)。好望角地處___________半球(南或北),位于_______帶(五帶)。當年4月2日“大洋一號”從青島出發時,好望角所處的季節是____季。
【解析】:(1)考查運用地圖說出大洲大洋的地理分布。對重要地理事物的記憶。容易題。(2)考查運用經緯網確定任意點的位置。中等難度題。(3)考查應用地球及其運動知識解釋實際問題。中等難度題。 
答案:(1)北美   南極   大西  蘇伊士   (2)(66.5ºN,90ºE)或(北緯66.5º,東經90º)  (3)西  南 南溫  秋   
例3、埃及和印度是兩個世界文明古國。閱讀兩國有關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①為         運河,溝通      海和地中海。兩國大部分領土均位于         (高、中、低)緯度地帶。
(2)讀兩國主要城市氣溫曲線與降水柱狀圖,兩地氣溫特征終年       。埃及阿斯旺降水特征全年          ;印度孟買的全年降水明顯分為           兩季,降水多主要受      影響。
(3)埃及主要城市和文物古跡的分布特點是:                。
(4)讀南亞地形剖面圖,描述印度地勢地形特征:                             。
(5)以下三幅景觀圖中在埃及可見的有      、      圖,在印度可見的是       。

 

A                       B                       C
【解析】:重點考查世界地理認識大洲、地區與國家,考查閱讀和使用地圖,從地圖與資料中獲取地理信息和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和方法,初步學會根據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地理信息,歸納其地理特征。掌握區域比較方法。考查對地理原理的掌握和運用。
(1)考查對知識的了解,識記重要地理事物,運用地圖說明某一地區(國家)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考查對知識的了解,容易題。
(2)運用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說出某一地區(國家)的氣候特點。考查對氣候特征的語言表述能力。  中等難度題。
(3)(4)(5) 根據地圖和景觀圖,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對人類活動(人口與城市分布等)的影響,并用語言表述。識別區域地理的突出特征。考查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應用,稍難題。
答案:(1)蘇伊士運河、紅海,低。(2)高溫(炎熱),干旱(少雨),旱雨,西南季風。
(3)主要分布在尼羅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區。  
(4) 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喜馬拉雅山脈,中部為恒河(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5)B、C,  A 

 


例4、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大洲大洋的名稱:
①__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  ③_________洋。

(2)據圖確定A、B兩點的經緯度位置:
A(____________,180º),B(23.5ºS,____________)。
A、B兩點按東西半球劃分,都位于________半球;
按低、中、高緯度劃分,都位于________緯度地區。
(3)圖中,①、②兩大洲的分界線是a__________運河。
(4)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歷史上長期受西班牙和葡萄牙
的殖民統治,目前主要通行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而這
兩種語言都源于拉丁語,所以人們通常把美國南的美洲
地區稱為___________洲。
(5)山脈b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它的名稱是(    )
A、安第斯山脈  B、落基山脈  C、阿爾卑斯山脈  D、喜馬拉雅山脈
(6)圖中,陰影部分是有“地球之肺”之稱的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地區。據其所處的位置判斷,以下對該地區氣候特征和景觀特征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景觀
B、終年高溫,降水稀少;熱帶荒漠景觀
C、終年高溫多雨;熱帶雨林景觀   
D、終年寒冷,降水稀少;苔原景觀
【解析】:重點考查世界地理認識大洲、地區與國家,考查閱讀和使用地圖,從地圖與資料中獲取地理信息和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和方法。
答案:(1)(1) 北美  南美  大西  (2) 23.5ºN  120ºW  西  低
(3) 巴拿馬  (4) 拉丁美      (5) A    (6) C
例5、美國鹽湖城與俄羅斯索契分別為2002年、2014年冬季奧運會舉辦地。兩地冬季降雪豐富,都有較好的滑雪場。圖2為兩地所在區域圖,表1為索契氣溫與海水溫度統計表。據此回答問題。                                                                                            
 


索契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空氣平均溫度
(攝氏度) 6 6 6 12 16 20 23 23 20 16 12 8
海水溫度
(攝氏度) 11 11 11 14 15-18 20-21 24-25 25-27 23-25 19-21 18 14
(1)鹽湖城位于___________(東或西)半球,_________________(高、中、低緯)地區 。
索契位于___________(東或西)半球,_________________(五帶)地區 。
(2)讀甲乙圖,判斷甲區域地勢(海拔)               ;地形類型:____                 ;
乙區域地勢(海拔)               ;地形類型:____                 ;
(3)歸納城市分布特點:                                                   。
(4)描述索契氣溫特征:                                                   。
(5)索契市是俄羅斯的旅游度假勝地,其經濟以療養、旅游業為主,當地經濟收入的80%以上來自療養和旅游業,其他主要是食品、印刷等對環境無污染的輕工業,水文地質業也很發達。試舉例說出其發展旅游業優勢:                                                     。
【解析】:重點考查世界地理認識地區,考查閱讀和使用地圖,從地圖與資料中獲取地理信息和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和方法,初步學會根據一個地區的地理信息,歸納其地理特征。掌握區域比較方法。
考查:在地圖上找出某地區的位置、范圍,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 運用地形圖,歸
納某地區地勢及地形特點,解釋地形與當地人類活動的關系。 運用圖表說出某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生活的影響。舉例說出某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答案:(1)西  中  東    北溫帶  (2)高   以高原為主 ; 高  以山地為主  
(3)海(湖)沿岸分布     (4)終年溫暖(四季如春)。
(5)與俄羅斯其他地區比較,有依山傍海,氣候溫和,夏半年海水溫度適中,周邊高山冬季滑雪場等優勢。(分別從自然環境的地理位置、氣溫、地形等方面舉2例即可)。
例6、閱讀材料和圖表,完成下列問題。
圖為非洲西部地理環境示意圖。尼日利亞是非洲的人口大國,需要大量進口糧食。近年來,中國與尼日利亞積極合作,在該國推廣高產水稻種植。表2表示尼日利亞主要糧食作物的構成。
表2:
 水稻 玉米 雜糧 其它 合計
占播種總面積比例(%) 8.O 12.O 74.2 5.8 l00
占總產量比例(%) 5.O 4.9 88.8 1.3 100

 
 (1)圖示區域地處      帶(五帶),     半球(東、西)。北部為             沙漠。
(2)圖示區域地形特征:沿海地帶主要為    地形類型;其他大部分地區海拔在     米~500米之間,地勢較        。
(3)比較甲、乙兩地降水特征的主要差異:                                             。
(4)簡要說明尼日利亞糧食作物結構特征:            。舉1例說說尼日利亞適宜發展水稻生產的自然條件:                                                                   。
【解析】:重點考查從圖文資料中獲取信息、處理、表述地理信息的能力。根據地圖和資料說明區域特征。(1)(2)中等難度,(3)(4)稍難題。
答案:(1)熱  東  撒哈拉(2)200  高原  平坦(3)甲地年降水總量多于乙地(甲地年降水總量豐富,乙地年降水總量較少),甲地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乙地降水主要集中在3~6月。
(4)以粗糧為主,水稻、玉米等所占比重較小。自然條件:氣候條件地處熱帶,熱量豐富;地形條件沿海為平原,南部為低山丘陵為主、大部地區海拔200-500米、地勢低平,中部為谷地;河流眾多,有豐富的灌溉水源。(能答出其中一點即可)
例7、閱讀右圖,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省級行政區:
A省的全稱          、B省的簡稱          、C省的行政中心          。
(2)AC兩省分界線①         山脈,我國最大湖泊②         ,我國最長內流河③           。
(3)“西氣東輸”工程的起點是塔里木盆地的    油氣田。
(4)青藏鐵路穿過我國地勢最高的盆地④        盆地,和穿過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⑤            自然保護區。
(5)下列選項中描述西北地區的是(     、     ),描述青藏地區的是(       、       )。
A、大漠孤煙直     B、潔白哈達鍋莊舞   C、高寒青稞香     D、春風不度玉門關
【解析】:重點考查閱讀地圖技能

共有條評論 >>查看已有評論

我也說兩句(審核以后才能顯示)

  *該部分為必填部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腾冲县| 南岸区| 桑植县| 黑水县| 池州市| 吐鲁番市| 大竹县| 大关县| 贺兰县| 镇赉县| 阳西县| 嘉义市| 永吉县| 五莲县| 通化市| 温州市| 沙坪坝区| 凤台县| 崇阳县| 马龙县| 榕江县| 霍城县| 峨边| 绥芬河市| 永修县| 上饶县| 乐平市| 汝州市| 潍坊市| 台安县| 鹤岗市| 鞍山市| 资讯 | 绥中县| 徐州市| 拜泉县| 山东| 吴堡县| 江安县| 阜阳市| 杨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