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福州中考物理考試說明大綱
2015福州中考物理考試說明大綱
2015福州中考物理考試說明大綱
一、考試性質
初中物理學業考試是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的終結性考試,目的是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畢業生是否達到《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所規定的學業水平。考試結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
二、命題依據
以《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參照《2015年福建省初中學業考試大綱(物理)》,按照《2015年福州市初中畢業會考與高中招生考試說明(物理)》的具體要求,并結合我市初中物理教學實際進行命題。
三、命題原則
貫徹教育部有關考試命題改革的指導意見,落實省教育廳、市教育局有關中考命題改革的精神。命題體現:
1.正面導向性:堅持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命題遵循《標準》中內容標準所確定的考查內容和要求,體現課改理念,注重三維目標的考核,強調能力立意。引導師生關注科學探究,注重科學思維和能力的培養,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式、學生改變學習方式,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適當體現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有利于我市的高中物理教學。正確發揮考試的導向功能,引導學校加強教學管理。
2.基礎應用性: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突出主干知識、核心內容的考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提供真實的生活情景,命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試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避免“機械性記憶”。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應該從過程與方法入手,立意于能力,側重于科學知識、物理思想、科學方法的理解和內化,避免將探究能力的考查程序化、形式化和標簽化。注重試題的問題性、情景性、生活性和開放性,注重試題的創新,全面考查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考查學生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的達成度。
3.公平適用性:試題的考查內容、素材選取及試卷形式體現公平性,努力使試卷較好地適應我市教育的發展水平。試題的素材和背景具有現實性,試題編制盡力體現“公平、公正、合理”,符合學生具有的認知水平、其他學科現實和身心發展水平。
4.科學規范性: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命題,確保試題的信度和效度。杜絕繁、難、偏、舊的試題,試卷結構設計科學、簡約、合理,控制主、客觀試題比例,充分發揮各題型試題的功能。難點適當分散,語言表述準確、規范,圖文匹配。設置適量的開放性試題,以考查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靈活、合理地制定評分標準,有利于學生真實水平的發揮,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發展創新的空間。避免出現科學性、技術性的錯誤。
5.時代教育性:命題的素材盡量反映物理學的發展及其應用,反映科技發展對社會進步的影響以及帶來的一些社會問題,關注高新科技、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當今社會熱點問題。注意試題積極的價值取向和教育功能,體現人文關懷,強調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強調人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意識。
四、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考試內容
《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標準”中的“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兩大部分。分布于本屆學生使用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上科版)八年級全一冊和九年級全一冊中。
(二)考試要求
1. 科學探究作為課程內容和學習目標,不孤立地對科學探究要素進行考查,而應將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實在科學內容的考查中。
(1)要求初步掌握科學探究七個要素,初步掌握六種實驗探究能力:觀察能力、提出問題、信息收集、信息處理、分析概括、交流和評估能力。
能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及其發生變化的條件;能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實驗觀察等情況中提出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嘗試對問題的成因進行猜想與假設;能根據要求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會收集實驗證據并進行分析論證;撰寫簡單的實驗探究報告;嘗試對實驗進行評估、調整和改進;能在某些實驗中簡單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選擇減少誤差的方法。
(2)科學方法不應機械地考查方法的名稱,而應在具體情境中考查理解科學方法,領會物理思想方法的本質以及應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于獨立操作,要求“會”,即會根據儀器的使用方法正確使用儀器,能獨立完成實驗操作,嘗試對實驗進行調整或改進。課標要求的20個學生必做實驗分成三類:基本儀器操作、測量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這是課程標準對學生親歷親為實驗明確的硬性要求,相應的要求說明見本說明附表。
2. 對于科學內容中各部分知識的認知水平要求層次,在“表:考試內容及其認知水平要求”中用字母A、B、C標出,其含義如下:
A:能知道知識的內容及含義,能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征,并能在相關問題中識別和直接使用。
B:能理解知識的確切含義,能把握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并能簡單運用,如:簡單作圖、解釋簡單現象,進行簡單計算等。
C:能將知識應用在新情境中,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系,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推理和綜合運用。
(三)考試具體內容和要求
表:考試內容及其認知水平要求
力學 |
||
知 識 |
內 容 |
層次 |
機械運動 |
1.機械運動,參照物,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
A |
2.長度和時間的估測 |
B |
|
3.速度,勻速直線運動 |
B |
|
質量與密度 |
4.質量,質量的估測 |
B |
5.密度 |
C |
|
運動和力 |
6.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圖 |
B |
7.彈力 |
A |
|
8.重力 |
B |
|
9.滑動摩擦力,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B |
|
10.牛頓第一定律,慣性 |
B |
|
11.合力,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條件 |
B |
|
壓強 |
12.壓強,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
C |
13.液體的壓強,連通器原理 |
B |
|
14.大氣壓 |
B |
|
15.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
B |
|
浮力 |
16.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 |
B |
機械與機械能 |
17. 杠桿,杠桿的平衡條件 |
B |
18.滑輪,滑輪組 |
A |
|
19.機械功,功率 |
B |
|
20.機械效率 |
B |
|
21.動能,勢能,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
A |
續表
聲學和光學 |
||
知 識 |
內 容 |
層次 |
聲現象 |
22.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
A |
23.聲音的特性 |
A |
|
24.噪聲的危害與防治,超聲與次聲 |
A |
|
光現象 |
25.光的直線傳播,光速 |
A |
26.光的反射現象,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可逆 |
B |
|
27.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
B |
|
28.光的折射現象,光折射的特點 |
B |
|
29.光的色散,白光的組成,色光的混合,物體的顏色 |
A |
|
30.凸透鏡,凹透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透鏡的應用 |
B |
續表
熱學 |
||
知 識 |
內 容 |
層次 |
物態變化 |
31.溫度,液體溫度計,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
A |
32.物質的熔化和凝固,熔點和凝固點,晶體與非晶體,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 |
B |
|
33.物質的汽化和液化,物質汽化的兩種方式 |
B |
|
34.物質的升華和凝華 |
B |
|
分子動理論與內能 |
35. 常見物質的組成,原子的構成,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 |
A |
36.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 |
A |
|
37.內能,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
A |
|
38.熱量,比熱容,熱值 |
B |
|
39.熱機的工作原理,熱機效率 |
A |
續表
電磁學 |
||
知 識 |
內 容 |
層次 |
電路與生活用電 |
40.摩擦起電,電荷的種類,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材料的導電性 |
A |
41.電路的組成,電源和用電器使用時的能量轉化 |
A |
|
42.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 |
B |
|
43.電流,電流表,串、并聯電路電流的特點 |
B |
|
44.電壓,電壓表,串、并聯電路電壓的特點 |
B |
|
45.電阻,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變阻器 |
B |
|
46.歐姆定律 |
C |
|
47.家庭電路的組成和連接方式,安全用電,測電筆的使用 |
B |
|
48.高壓送電,高壓觸電及其防護 |
A |
|
電功與電功率 |
49.電功,電能表 |
C |
50.電功率,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
C |
|
51.電流的熱效應,焦耳定律 |
B |
|
電與磁 |
52.磁體,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磁化,磁場,磁感線,地磁場 |
A |
53.電流的磁場,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安培定則,電磁鐵和電磁繼電器 |
B |
|
54.磁場對通電導體的作用,影響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的因素 |
A |
|
55.電磁感應,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影響感應電流方向的因素 |
A |
|
信息、能源與材料 |
56.電磁波,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波長、波速和頻率 |
A |
57.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轉化和轉移的效率 |
B |
|
58.常見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
A |
|
59.物質的一些物理屬性 |
A |
|
60.新材料的特點 |
A |
續表
學生必做實驗 |
||
類別 |
內 容 |
說明 |
基本操作類 實驗 |
1.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用表測量時間 |
1. 關于儀器的基本操作,要求:根據儀器的使用方法,正確使用儀器。如,知道天平、彈簧測力計、常見溫度計、滑動變阻器的基本結構、測量原理及使用;刻度尺、秒表、量筒、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和讀數,其中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要求估讀。 2. 測量性實驗,要求根據測量原理,正確選用儀器,組裝、連接實驗裝置,進行實驗,測出物理量。 3. 探究性實驗應達到《物理課程標準》中關于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4. 關于誤差,能在某些實驗中簡單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選擇減少誤差的方法。如,知道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等。 |
2.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 |
||
3.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
||
4.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 |
||
5.用電流表測量電流 |
||
6.用電壓表測量電壓 |
||
7. 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 |
||
測量性 實驗 |
8.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
|
9. 測量水平運動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 |
||
10.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
||
11.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
||
探究性 實驗 |
12. 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
|
13.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
||
14. 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
||
15.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
||
16. 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 |
||
17.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
||
18.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
||
19. 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
||
20. 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
五、考試形式
初中畢業和升學考試兩考合一。采用閉卷筆試(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和實驗操作考查。
六、試題難度
全卷試題按其難度分為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稍難題三個等級,總體難度適合兩考合一的考試。
六、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試卷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類,其中選擇題是四選一的單項選擇題,非選擇題包括填空題、作圖題、簡答題、實驗探究題和計算題等題型。題型分值比例:選擇題約占32%,非選擇題約占68%。
2.題量:30~35道。
3.內容結構:分為五大部分,各部分的分值比例為:力學和聲學約占38%,光學約占9%,熱學約占13%,電磁學約占34%,能源、材料和信息約占6%。
上一篇 2015福州中考化學考試說明大綱
下一篇 2015福州中考英語考試說明大綱
更多相關內容
- (2017-02-21) 2017福建中考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公布
- (2017-02-21) 2017福建中考大綱考試指導意見印發通知
- (2016-04-26) 2016福建新增15所二級達標高中
- (2016-04-26) 2016福建中考歷史大綱(附模擬題及答案)
- (2016-04-26) 2016福建中考地理考試大綱(附模擬題及答案)
- (2016-04-26) 2016福建中考化學大綱(附模擬題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