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舌尖2》"相逢"的解說詞
2014年中考:《舌尖2》"相逢"的解說詞
重慶。已是最炎熱的季節,但重慶人熱衷于一種溫度更高的美食。張平用妻子的名字開了一間火鍋店,依靠這間小店,他們有了穩定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下一代。深夜 10 點,漂浮在城市上空的麻辣鮮香尚未散去,悶熱的樓道口,張平開始炒料。重慶“朝天紅”,河南“新一代”混在一起,前者辣味最勁,后者富含辣紅素,賦予火鍋艷麗的色澤;牛油能有效吸收辣椒和花椒的味道,這是重慶火鍋另一個秘密武器;豆瓣和豆豉讓湯汁濃稠,姜末的辛香則使辣味的層次更加多元;茂汶大紅袍麻味濃烈,金陽青花椒香氣外向;比原材料正宗更重要的是張平的雙手,不停翻炒,香味物質滲入油中,再經過烹煮,芳香素進一步釋放。
10 年來,張平只相信自己,1 個通宵,3大鍋底料,供自家店 5 天的量。除了底料的秘密,火鍋的味道還歸功于重慶人對食材的神奇處理。黃喉是牛或豬的主動脈,有一層難以撕裂的膜影響口感,戴上增加摩擦力的手套,小心翼翼地將這層膜撕下。熟練工人一天最多可以處理 1000 根。毛肚,取自牛的第 3 只胃,重慶人只選用葉瓣部分,它足夠薄且面積巨大,表面能吸附大量調料,口味濃重。短暫汆燙后,口腔瞬間感受到的滑,加上牙齒發力后的爽脆,讓人上癮。除此之外,鴨腸、胗花、耗兒魚、午餐肉等平民食材都在重慶火鍋中相逢,并化腐朽為神奇。
一般相信,現代的火鍋,最初是隨北方游牧民族傳入中原,并催生出不同的形制。北京的涮肉火鍋,羊肉細薄如紙,吃的是嫩。云南的菌子火鍋,菌菇清甜鮮美,吃的是香。潮汕的牛肉火鍋,牛肉丸筋道多汁,吃的是韌。火鍋,最集中地體現了中國人對于熱鬧對于團圓的向往。但是,誰都比不上重慶人對火鍋的摯愛。山城里,遍布 2 萬多家火鍋餐廳,每 30 個重慶人就有 1 個從事與火鍋相關的職業。花椒和辣椒的香艷相逢,不僅是味蕾和神經之間電光火石般的碰撞,也是亞洲和美洲之間的越洋聚首。兩種奇妙的香料,攜手闖蕩江湖,不僅塑造了重慶火熱的盛夏味道,也讓麻辣火鍋染紅大半個中國。 食物漂洋過海而來,匯聚一處,人的遷徙更是給食物帶來巨大變數。
深圳,中國最年輕的城市,新移民們帶著不同的習俗在此相遇,當家鄉口音逐漸消失,地方飲食風味之間的邊界也開始模糊起來。有人說,深圳是一個沒有鄉愁的城市,但這座新城也有著古老的原住民。下沙村民正在舉行祭祖儀式,伴隨祭祀的是一場宴席。近 5000 公斤食材,從采購到烹飪,絕非輕松,它依賴全族人的團結協作。各家分工清洗、切配,十幾種食材同步進行,在這個大型廚房,將近 30 個村民投入這場烹飪行動。門鱔、魷魚、支竹、蘿卜、生蠔,各類食材都在緊張制作中。清淡的蘿卜鋪于底層,口味濃重的海鮮、肉類逐層而上,既尊重幾何原理又符合美食邏輯。
盆菜,眾多食物分而烹飪,再匯聚一盆,味道相互滲透。每張桌上雖然只擺了一盆菜,卻滿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族群宗親理念。食物和人心,此刻正為團圓而凝聚。深圳人把下沙村民稱為“原住民”,但其實他們是 800 多年前才定居于此的。
大約同一時期,他們的另一些祖輩把南遷的終點選在了與故土一水之隔的江南。歷史上中國的宋王朝因戰爭遷都,賦予杭州中原的味道。西湖醋魚,草魚剖成雌雄兩片,雄片下至第三刀時在腰鰭處斬斷。魚身下入沸水,汆熟后放入醬油、料酒,加白糖、濕淀粉和醋,推攪成濃汁,這便是糖醋風格的杭州名菜。同樣是糖醋味,北方的開封把鯉魚炸透,白糖、香醋、姜末、料酒,勾加流水芡。出鍋后,放上龍須面,以面蘸汁,這是中原人的做法。
更多相關內容
- (2016-07-03) 2016福州中考前三名都參加過泰禾杯作文大賽
- (2015-04-08) 2015年中考評卷老師最討厭的三類作文
- (2015-04-08) 2015年中考:閱卷老師總結高分作文特點
- (2015-04-08) 2015年中考語文作文命題趨勢深度解讀
- (2014-06-19) 2014年廣州中考語文作文題目
- (2014-06-10) 2014年中考:《舌尖2》"三餐"的解說詞

